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的区域是( )

A.B.C.D.

2划分乙区域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B.习俗C.气候D.人口

3秦岭山脉大致呈( )

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东北一西南走向D.西北一东南走向

【答案】

1D

2A

3A

【解析】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读图可知,甲是西北地区,乙是青藏地区,丙是北方地区,丁是南方地区,“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份的梅雨季节景观。故根据题意选D。

2读图可知,乙是青藏地区,该地区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形成了特殊的自然景观。所以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形。故选A。

3山脉的走向是山脉延伸的方向,读图可知,秦岭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故选A。

该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读图分析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我国某局部地区某类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丁表示同一类大型工业中心,该类工业可能是(  )

A.机械工业B.食品工业

C.钢铁工业D.高新技术工业

2丁地发展该类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当地气候条件湿润多雨,风景优美

B.当地煤炭资源丰富有利于冶炼钢铁

C.当地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便于运输原料和产品

D.当地经济高度发达,消费市场广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世界著名的乳畜生产大国是

A. 荷兰、丹麦 B. 伊朗、泰国 C. 挪威、瑞士 D. 波兰、缅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新疆所产瓜果特别甘美爽口,主要原因是

A.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 光照弱,降水多

C. 气候干旱,含水量少 D. 土壤肥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珠江三角洲位于()

A. 广东省 B. 广西壮族自治区 C. 云南省 D. 青海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部分农业区分布图”及表,完成题

1与乙平原区相比,甲平原区发展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A. 地广人稀 B. 水热充足 C. 单位面积产量高 D. 地形平坦

2乙平原区过去曾是我国重要粮仓,向北方地区输送大量粮食,但近年来却从甲平原区大量调入粮食。导致乙平原区粮食生产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旱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下降 B. 城市发展速度快,占用耕地多

C. 生产技术落后,粮食单产降低 D. 劳动力缺乏,耕地大量荒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地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北侧是温带,南侧有极昼、极夜现象,该地应位于( )
A.66.5°N,20°W
B.66.5°N,0°
C.66.5°S,20°W
D.66.5°S,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发展方式中,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A. 先污染,后治理 B. 边污染,边治理

C.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D.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九大报告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材料二;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据报道:自2000年以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从呼和浩特河口村到郑州桃花峪,黄河中游,已然一河清水:直到开封以下,黄河才呈浅黄色。在非汛期,黄河8 0%以上的河段是清的。

材料三:如图为“长江与黄河水系示意图”。

(1)长江发源于____山脉,注入东海,流经的干湿地区是____。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从上、中、下游来看,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图中①代表世界上最大的____水利枢纽。

(2)黄河流域是我国的能源基地,上游突出的是____,中游突出的是____(矿产);下游突出的是石油。在黄河上游干旱的宁夏和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宁夏平原与②____平原,这里由于引黄灌溉便利,所以农业较发达,其作物熟制一般为____。黄河在桃花峪以下无支流注入的原因是____

(3)根据材料一,从地理角度分析建设长江经济带应注意的问题有____

(4)根据材料二,黄河变清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