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地一月平均气温可能是
A. -18℃ B. 18℃ C. -3℃ D.3℃
【2】有关②地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季节分配均匀B.水资源丰富
C.旱作农业区D.亚热带地区
【3】图中四个区域中,农业生产以水田为主的是
A.甲B.乙C.丙D.丁
【4】“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描述的是哪个区的地形特征
A.甲B.乙C.丙D.丁
【5】下列关于图中四大地理区民族风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举办那达慕大会
B.丙地区迎送宾客献哈达
C.乙地区干农活、赶集人们习惯背背篓
D.丁地有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答案】
【1】D
【2】C
【3】C
【4】D
【5】A
【解析】
根据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进行分析解答。
【1】秦岭淮河线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图示①地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应略高于0℃,根据题意。故选:D。
【2】从图中看出,②是北方地区;该区域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属于暖温带、中温带,还有小部分寒温带,年降水量较少,为旱作农业区结合题意。故选:C。
【3】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耕地类型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结合题意。故选:C。
【4】“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描述的是青藏高原的景观特征,该地形区位于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读图可知:丁表示的是青藏地区,结合题意。故选:D。
【5】读图可知:图中甲是西北地区,乙是北方地区,丙是南方地区,丁是青藏地区
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甲为西北地区,故A正确;
哈达是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藏族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故B错误;
南方地区人们干农活、赶集,习惯背背篓,故C错误;
赛龙舟是南方地区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的重要活动内容,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概况,理解解答即可。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半球,亚洲东部,东临大西洋
B.领土最北端在漠河,最南在曾母暗沙
C.我国领土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D.我国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区域差异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巨大,并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1)对照界线A的描述,完成界线C的内容,并在图中填出秦岭、淮河。
(2)比较、归纳是地理学习的常用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表中内容。
(3)丙地区景观分布从东向西有什么变化,并简要分析原因。
(4)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你能解释“南船北马”的含义及其形成原因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产品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 B. 我国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迅猛
C. 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高 D. 职工中科技人员所占比重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并回答下面小题。
【1】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①临海,对外交通便利
②毗邻港澳
③与台湾隔海相望
④地处江海交汇之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与台湾省相比,海峡西岸经济区明显具有优势的是
A.土地和劳动力B.管理经验C.信息、技术D.多优良港口
【3】影响台湾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地震和台风B.干旱和沙尘暴C.低温和寒潮D.火山活动
【4】台湾“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不是
A.劳动力素质高B.海岛多港口C.吸收外国资本D.平原土地肥沃
【5】据图推测,台湾的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
A.东部平原B.西部山地C.东部山地D.西部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黄土高原有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代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C_______(山脉)D________(河流)E_________省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试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中任选其一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
(3)由图可见,黄土高原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_________________。
(4)黄土高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请结合右图分析其频繁多发的原因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