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学校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读黄河流域示意图、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及材料,完成活动报告。
材料: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
(1)【观察发现】图一中的两瓶水,浑浊的是_______瓶,反映水中泥沙含量______,该水样取自黄河_______(上、中)游河段。
(2)【实验探究】观察图二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______;乙地表植被______,水土流失多。观察图一中水样A与图二中_____(甲或乙)实验现象相似。
(3)【联系实例】黄河中游流经______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呈现____________景观。
(4)【提出对策】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据要求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a为我国西部地区部分省区示意图。图中b为我国西北某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丽画面。下表为2017年我国四省区面积、人口数据。
(1)比较甲、乙两区域,完成下表内容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甲区域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干早,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______,耕地多分布在山麓绿洲地带。乙区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是我国______,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适合建光伏电站。
(3)到P地写生________(选填“能”“不能”)看到图b相似意境的画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长江之歌》中唱道:“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歌词中的“雪山”是指
A. 雪峰山 B. 大兴安岭 C. 武夷山脉 D. 唐古拉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各题。
【1】【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 )
A. 阴晴、风雨 B. 气温、降水 C. 干、湿 D. 降水、风向
【2】【2】甲、乙两地相比( )
A. 夏季降水量甲大于乙 B. 冬季降水量甲大于乙
C. 最低气温都出现在7月 D. 气温年较差甲小于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生态环境脆弱。读黄土高原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小题1)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秦岭一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B. ②太行山—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C. ③贺兰山一黄土高原西部边界 D. ④长城一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2】(小题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 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B. 滥垦乱伐,过渡放牧
C.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D. 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
【3】(小题3)关于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独特的地貌类型有塬、梁、峁等 B. 黄土高原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C. 水稻和小麦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 D. 信天游、锅庄舞是当地的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政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的首都是 。
(2)2008年我国四川省发生了8.5级强烈地震。四川省的简称是 ,记者在救灾现场发现一辆车牌号为“冀AXXXXX”救援车,这辆车来自于 省。
(3)北回归线从西向东穿过的省级行政区是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