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东南多西北少B.内陆多,沿海少
C.西多东少D.西北多,东南少
【2】省区C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A.维吾尔族B.藏族C.壮族D.蒙古族
【3】省区D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A.长江B.塔里木河C.额尔齐斯河D.黄河
【4】下列产品属于D省区的特色农产品的是
A.苹果B.柑橘C.甘蔗D.长绒棉
【5】省区E的名称是
A.云南省B.广西壮族自治区C.广东省D.台湾省
【6】A、B两城市之间的连线是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A、B两城市分别是
A.黑河、腾冲
B.漠河、腾冲
C.黑河、昆明
D.哈尔滨、腾冲
【答案】
【1】A
【2】B
【3】B
【4】D
【5】C
【6】A
【解析】
【1】读图可知,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区大部分位于中国的东部和南部,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故答案选A。
【2】读图可知,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省区C是西藏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信仰喇嘛教,故答案选B。
【3】读图可知,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省区D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区D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4】读图可知,省区D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居内陆,气温年较差大,光照强,适合棉花生长,苹果适合生长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柑橘、甘蔗适合在我国南方地区生长;故答案选D。
【5】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读图可知,省区E是广东省,简称粤,行政中心为广州,故答案选C。
【6】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指从黑龙江省黑河到云南省腾冲画的一条直线,该线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地区人口稀疏;A、B两城市分别是黑河、腾冲,故答案选A。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和人口的分布,中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概况,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图1)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现象主要由自转造成的是(_____),由公转造成的是(______)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四季变化
(2)图1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_(节气),此时在图2中地球公转到__________处,南极地区出现___________(极昼、极夜)。
(3)如图1所示,此时北京(116°E,40°N)正值________(白天、黑夜),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
(4)下图是临沂小华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2甲位置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澳大利亚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草原辽阔 ②气候适合 ③人口多,羊毛羊肉需求量大 ④没有肉食猛兽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澳大利亚物产丰富,这使它获得了许多美丽的称号,下面的称号与澳大利亚无关的是( )
A.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B.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C. 樱花之国 D.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及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左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空间分布______(均匀/不均匀)。
(2)乙、丁分别对应的右图气候类型图中的______和_____。影响乙、丁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3)下列四个选项能解释丁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_。
A.过于干旱 B.过于湿热 C.过于寒冷 D.地势太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年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是本次地球日的主题。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种现象,不能说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是(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海边看船,先见桅杆
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D.地面高低起伏
【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海陆面积比例的是( )
A.B.
C.D.
【3】以下行为与本次“世界地球日”主题相背的是( )
A.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B.提倡利用太阳能发电
C.提倡无纸化办公D.提倡多砍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 )
A.乌干达B.尼日尔
C.利比里亚D.乍得
【2】下列地理特征不属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是( )
A.以黑种人为主B.都为发展中国家
C.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D.制造业发达
【3】协调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地关系的建议不可取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
C.保持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D.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