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一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 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 高原、云贵高原、 盆地、四川盆地、 盆地;第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 平原、华北平原和 丘陵。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5. 每年流失表土在50亿吨以上,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产量。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耕地逐年减少,耕地流失严重。据调查统计,1980〜1999年的20年间,我国挤占挪用及损毁的耕地超过600万公顷,平均每年流失耕地超过30万公顷。耕地减少加剧了我国人口与耕地的供需矛盾。
材料三我国土地荒漠化正以每年1000〜2000平方千米的速度蔓延。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场退化、土地沙化面积有160万平方千米。风沙蔓延导致许多地方的牧场、良田和村庄被毁坏、埋没。
材料四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解决措施是什么?(3分)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解决措施是什么?(3分)
(3) 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解决措施是什么?(3分)
(4) 该漫画所示的现象是,由图知,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是( ) (3分)
A. 由于大规模的植树种草,使耕地迅速减少
B. 由于大规模的垦荒,使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C. 近几年我国土地面积没有变化
D. 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利用不合理,使耕地迅速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4. (滨州中考改编)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中央气象台5月30曰06时继续发布高溫黄色预警。预计今天白天,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黄淮大 部、江淮大部、山西中部、宁夏北部、新疆南疆盆地、云南中部、广东中部等地有35°C以上的高温天气。
(1) 由图一可知,我国东部高温区主分布在 平原,目前该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 已经进人收获期。
(2) 由图一、二可知,我国四大盆地中 盆地也出现了高温区,它主要位于 气候区,该盆地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3分)
(3) 由图一可知,下列省区中,不在高温预警范围内的一组是( ) (1分)
A. 北京、河北 B. 西藏、山东 C. 河南、新疆 D. 江西、福建
(4) 此时,来自太平洋的季风,开始影响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如果该季风进退失常,我国东部地区会出现 灾害。(2分)
(5) 五道梁是我国夏季极为凉爽的地方,原因是其 ,其气候为 气候。
(6)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图二中的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图二中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中国沿40°N附近局部地形剖面图”,若B为太行山,完成10〜11题。
10.图中的C地形区为( )
A. 东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华北平原
11. 图中D处海洋为( )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6. “世界屋脊”所对应的地形区与平均海拔正确的一组是( )
A. 珠穆朗玛峰 8844. 43米
B. 青藏高原 4000米以上
C. 云贵高原 1000〜2000米
D. 东南丘陵 500米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随州中考改编) 读图中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及山脉分布图(图中粗实线表示山脉) ,回答13〜14题。
13. 图中四省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黄河流经A省区,简称晋,太行山是本省与河北省的界山
B. B省区是贵州省,行政中心是贵阳,与渝、鄂两省相邻
C. C省区位于云贵高原,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过雪顿节,跳集体舞
D. 长江流经D省区,人民政府驻地是武汉,该省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14. 有关图中山脉、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山脉呈东北一西南走向,①山脉是高原和盆地的分界线
B. ②山脉是我国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此山脉以北是准噶尔盆地
C. D省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三阶梯,山脉③以东是华北平原
D. 图中四省区地形以高原为主的有A、B、C三省区,D省区地形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11. 关于季风对我国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 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缩小
B. 西南地区很难受到季风影响,形成大陆性气候
C. 东部雨季的迟早,主要是由夏季风进退决定的
D. 降水年际变化大,主要是冬季风进退规律反常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