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随时间的变化表明(  )
A、70年代水土保持工作进展最快
B、80年代人为增沙量变化不大
C、90年代入黄泥沙量比 70年代有所减少
D、90年代人为增沙量部分抵消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
考点:地理常识
专题:
分析: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注入渤海,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增,所以治理黄河要加强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治理黄河时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在上游修筑水库,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增,所以治理黄河要加强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解答:解:我国黄河中游“人为增沙量及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以百分比计)的时间变化的图表可知:70-80年代水土保持工作进展较快,但到90年代人为增沙量部分抵消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黄河水系图,读图后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中西侧山脉和东侧河流构成了我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侧河流为(  )
A、黄河B、淮河C、长江D、珠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是(  )
A、亚洲、南美洲、非洲
B、欧洲、非洲、大洋洲
C、欧洲、北美洲、非洲
D、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地震灾害发生后,国家调集了大量急救用品,急需运往灾区,请你选择最合适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
A、铁路B、公路C、航空D、水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该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它们大致与我国的哪两条线吻合(  )
①1月0℃等温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我国陆地总面积约(  )
A、960万公顷
B、960万平方千米
C、1260万公顷
D、1260万平方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领土跨纬度近50度,寒带、温带、热带都有
B、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C、海陆兼备,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国家6个
D、东西跨经度范围广,带来时间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
A、山区人口稠密,平原人口稀疏
B、内陆人口稠密,沿海人口稀疏
C、农村人口稠密,城市人口稀疏
D、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一年中,有两次阳光直射的省区是(  )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