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读图回答下列各小

【1】A地区常发生春旱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夏季风还未到达

B.气温低,蒸发量小,降水量也少

C.夏季风势力弱,降水少

D.受干燥的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2】关于图中两种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箭头①代表寒潮路径,主要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

B.箭头②代表台风路径,发生的时间主要在春季

C.寒潮对农业生产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D.台风会带来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答案】【1】A 【2】A

【解析】【1】读图可知,A地区为华北地区,常发生春旱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夏季风还未到达,故答案选A

【2】读图可知,箭头代表寒潮路径,主要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箭头代表台风路径,发生的时间主要在夏秋季节;寒潮对农业生产不仅有坏处,也有好处;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的天气故答案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漠河的气温在-32℃以下,海南岛的气温在16℃以上。两地温差约为 ℃,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温差 。(大或小)

(2)从图中我国等温线分布可以看出:我国纬度越 ,气温越低,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因素。

(3)我国的0℃等温线大致是沿 岭和 河一线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为米;量得C、D之间的实地距离约是3千米,则C、D之间的图上距离是厘米。
(2)A、B、C、D、E、F等六地中,最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地方是地;属于陡崖的是地。
(3)图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
(4)从E点爬到山顶A和从C点爬到山顶A,比较省力的是从点爬到山顶A,这是因为该段
(5)某徒步旅行者在山区迷路了,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了困境。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政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 台湾省、_________(填全称)。

(2)①是(填简称)。

(3)与②相邻的省区有自治区、青海省、省和云南省。

(4)江苏东临的海域③是 海;③北部的海是海,④是 海峡。

(5)我国疆界绵长,陆上国界线长 20 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其中⑤是⑥是

(6)我国海岸线长达18 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其中⑦是,⑧是

(7)我国第二大岛屿是

(8)在图中适当位置用⑨标出辽宁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______高原,注入 海,流经我国地势 级阶梯,_______(上游、下游)河段水能丰富,享有“ ”的美誉。图中A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水电站。

(2)______为长江游的分界点______为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它位于江西省境内,该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上。

3)长江支流众多,干支流通航里程长,航运价值大,被称为“ ”。

4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势低平 ③流域内降水丰沛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被,中游泥沙淤积加剧 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

5)“裁弯取直工程”是长江防洪和发展航运的一项有效措施。重点实施的水域是(

A.滩多流急的川江 B.面积逐渐缩小的洞庭湖

C.九曲回肠的荆江 D.奔流之下的金沙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B、C两点的经纬度。B(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 )

(2)判断A点的半球位置。从南、北半球看,A点位于____半球;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____半球。               

(3)C点在B点的___________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线Ⅰ的长度是(  )

A. 6371千米 B. 4万千米 C. 2万千米 D. 8万千米

2图中线Ⅱ是一条特殊的纬线,它是划分五带的分界线,这条线的纬度是(  )

A. 23.5°N B. 23.5°S C. 66.5°N D. 66.5°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世界大洲和大陆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七大洲为:A B C D E F G

四大洋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