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全国 | 广东 | 湖南 | 陕西 | 新疆 | |
面积(万平方千米) | 960 | 18.60 | 21.00 | 20.50 | 160.00 |
人口(万人) | ( ) | 10430 | 6568 | 3732 | 2181 |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139 | 560 | 312 | 182 | ( ) |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人口密度为
A.13人/平方千米 B.20人/平方千米
C.130人/平方千米 D.305人/平方千米
2.表中数据主要反映了我国人口的特征是
A.增长速度快
B.各民族分布“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C.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D.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七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处地形部位的名称: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2)甲地海拔为______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______米。
(3)甲地在乙地的_________方向。
(4)如果在图示地区建造一座水库,图中字母最适合修建拦水大坝的地点是_______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七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南、北半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数码表示北美洲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按板块划分,④所在大洲属于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钦州市钦南区七上期中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亚洲轮廓图和北美大陆沿北纬40度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
1.下列描述中完全属于大洲的地理位置的一组是( )
①赤道穿过亚洲南部,东经160度经线穿过亚洲东部,说明亚洲是跨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大洲②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③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④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⑤北美西部最高山达4000米以上⑥亚洲与北美洲隔白令海峡相望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2.下列关于亚洲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地势起伏大,河流由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B.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缺失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洲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季风气候显著
D.亚洲地域辽阔,不仅河流众多,还濒临许多海洋,如黑海、日本海、里海等。
3.由北美的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北美大陆的地势特点是( )
A.东高西低 B.北高南低
C.中间高,四周低 D.东西高,中间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中山市八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许多省市陆续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单独二胎”的主要目的是
①可以迅速提高人口素质
②可以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③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
④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中山市八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就南北半球而言,中国位于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
A.人口最多
B.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
C.气候复杂
D.地势起伏大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东临
A.印度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太平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八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纬度因素是影响气温分布的基本因素,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纬度地区,气温高
B.中纬度地区,气温最高
C.低纬度地区,气温低
D.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八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是
A. 昼夜交替 B. 时差
C. 四季的更替 D. 太阳东升西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陆丰市八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和最大的咸水湖分别是( )
A.洞庭湖、青海湖 B.青海湖、洞庭湖
C.鄱阳湖、洞庭湖 D.鄱阳湖、青海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