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源头位于
青海
青海
省,流经的直辖市有
重庆
重庆
市和
上海
上海
市,图中代号分别是
G
G
J
J
,最后注入
海.
(2)上、中、下游划分点分别为图中字母
A
A
B
B

(3)主要支流②是
汉江
汉江
,③是
湘江
湘江

(4)三峡和葛洲坝水电站是图中字母
L
L
K
K

(5)湖泊C是
洞庭湖
洞庭湖
,D是
鄱阳湖
鄱阳湖

(6)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防洪
防洪
,为此,近年来实施了长江中上游
防护林
防护林
工程.
分析:长江源自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11个省区,最终注入东海.湖北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长江上游流经地势阶梯交界,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在干流上建设了葛洲坝和三峡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湖泊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赣江和汉江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长江流域广,支流多,流经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加固江防大堤,兴修分洪蓄洪工程,修建了许多水库,并重点治理了荆江河段.这些措施,对于调蓄洪水,减轻中下游洪水威胁发挥了巨大作用.近些年来,又实施了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
解答:解:(1)长江源头位于青海省,流经的直辖市有重庆和上海,最终注入东海.
(2)长江上中游以A湖北宜昌为分界点,中下游以B江西湖口为分界点.
(3)②是汉江,③是湘江.
(4)由图知,L是三峡水利枢纽,K是葛洲坝水利枢纽.
(5)湖泊C是湖南的洞庭湖,D是江西的鄱阳湖.
(6)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为此,近年来实施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故答案为:(1)青海;重庆;上海;G;J;东海;(2)A;B;(3)汉江;湘江;(4)L;K;(5)洞庭湖;鄱阳湖;(6)防洪;防护林.
点评:本题考查长江的自然概况及综合治理开发,事物名称要落实到地图上,长江的治理要从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两方面分析,是中考重要考查内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12?岳阳二模)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源头位于
青海
青海
省,最后注入
海.
(2)上、中、下游划分点分别为图中字母
A
A
B
B

(3)主要支流②是
汉江
汉江
,③是
湘江
湘江

(4)三峡和葛洲坝水电站是图中字母
L
L
K
K

(5)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防洪治沙
防洪治沙
,为此,近年来实施了长江中上游
防护林
防护林
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1)长江发源于
 
山脉,最终在
 
(省级行政区)注入
 
海.
(2)宜昌、湖口把长江划分为上、中、下游.在长江干流的
 
(上、中、下)游,河流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葛洲坝、三峡等大型水电站相继建在长江的这一段.
(3)长江支流众多,干流横贯东西.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方运输的大动脉,所以长江享有“
 
”的美誉.
A.水能宝库       B.黄金水道      C.黄金海岸       D.鱼米之乡
(4)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是
 
(山脉).
(5)长江中游的鄱阳湖和
 
湖对洪水有很大的调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1)长江三峡工程位于
 
(省级行政单位),流经的直辖市有
 
市和
 
市(填序号),最后注入
 
海.
(2)主要支流①是
 
,②是
 
,A
 
(城市)是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
(3)三峡和葛洲坝水电站是图中字母
 
 

(4)湖泊C是
 
,D是
 
,F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1)长江源头位于
 
省,最后注入东海.
(2)上、中、下游划分点分别为图中字母
 
 

(3)三峡和葛洲坝水电站是图中字母
 
 

(4)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为此,近年来实施了长江中上游
 
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1)图中①是
 
江,②是
 
江.
(2)图中鄱阳湖序号是
 
,洞庭湖的序号是
 

(3)长江十分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河段.
(4)长江干流中已经建成的规模巨大水利枢纽工程是
 

(5)长江干流沿岸最年轻的直辖市为G
 

(6)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其中治理重点是
 
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