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南北回归线之间气候类型分布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地各月平均气温均在20℃以上,气温的共同特征是_____,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____。
(2)与丙地相比,甲地的降水特点是____。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丁地的主要植被类型为____(选择填空)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热带荒漠 D.落叶阔叶林
(3)乙、丙两地中,人口较稠密的是_____,其自然原因是_____(选择填空)
A.地势较高 B.全年高温 C.降水丰沛 D.交通便利。
(4)20世纪60-90年代,丁地植被破坏严重。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下列所采取的措施中,合理的有_____(双项选择)
A.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B.实施退耕还林
C.扩大木材出口量 D.将东南沿海人口大量迁移到该地
【答案】全年高温 纬度因素 年降水量小 A 丙 C AB
【解析】
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
(1)读图可知,四地各月平均气温均在18C以上,气温的共同特征是气温高,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四地都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纬度较低。
(2)与丙地相比,甲地的降水特点是年降水量小。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J地的主要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丁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因此A正确,
(3)乙、丙两地中,人口较稠密的是丙,亚洲的南部,其自然原因是降水丰沛,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达2000mm左右。
(4)丁地植被破坏严重,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实施退耕还林等。C、D两项会加剧植被的破坏,因此AB正确。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列表格,根据表格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M国与N国,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M国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N国 ③M国属于发达国家 ④N国属于发达国家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M国人口增长最不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A. 生态破坏,资源短缺 B.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C. 粮食短缺,饥饿贫困 D.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11年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7省市区域平均降水量为近60年以来同期最少。据长江水文站资料显示,长江中下游一些站点水位创下历史同期最低纪录。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旱情。
(1)受灾地区主要位于秦岭①________河一线以南地区,主要属于_______带(温度带)和________区(干湿区)。
(2)A~G为此次受旱较严重的省区,其中B是_________省,C是________省,D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F省的简称是__________。
(3)E省地处__________平原,该平原成为“鱼米之乡”主要是受惠于___________气候(气候类型)的影响。读图,该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夏季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
(4)干旱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2例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北方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方地区和北方区的分界线是 一线.
(2)A、B两地中,作物熟制一年一熟的是 .
(3)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是 .
(4)在四大工业基地中,位于北方地区,以重工业为主的是 .
(5)下列地理事物和现象,属于北方地区一组的是 .
A、黑土地 地上河 窑洞 B、哈密瓜 坎儿井 绿洲农业
C、泼水节 赛龙舟 鱼米之乡 D、青海湖 日光城 青稞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人们常用( )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A.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B.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C. 支离破碎,千沟万壑D. 三山夹两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耕地、水资源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比南、北方耕地、水资源的对比配置得出的结论,叙述正确的是
A. 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B. 南方耕地多,水资源也多
C. 北方耕地多,水资源也多 D. 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2】为解决水、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 南方水资源丰富,应扩大耕地面积
B. 北方地区相对缺水,应大力缩小耕地面积
C. 修建水库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D. 节水与跨流域调水相结合是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长远之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