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下,回答下列各题:(共18分)
(1)填写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
A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
(2)B与C之间的界线是___________,D与E之间的界线是__________。
(3)有太阳直射头顶的是__________,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_,一年中四季变化明显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1)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2)北回归线 南极圈
(3)C AE BD
【解析】
试题分析:
(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停地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之间夹角为 66.5°. 因此,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处于不同位置时,阳光的直射点位置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南北界限,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是极昼极夜的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3)把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划为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太阳光热最少的地区划分为寒带;把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划分为温带.
(1)由于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内,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地球表面时,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高度角不同,地面获得的光热也不同,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分别为A北寒带、B北温带、C热带、D南温带、E南寒带。
(2)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B为北温带C为热带,所以界限为北回归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D为南温带,E为南寒带,所以界限为南极圈。
(3)C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获得热量多;AE南北寒带位于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BD是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为南北温带,一年中四季变化明显。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漳州市毕业班暨中考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图中地理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线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B线是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C.C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即黑河——腾冲线)
D.E线是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
2.图中D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下列内容与该线相符的是( )
A.与一月份0℃等温线一致
B.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C.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D.该线以北河流的汛期越往北越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晋江市八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 )
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D.东半球,南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建瓯市七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年内有太阳光直射,且全年昼夜长短相等的地点位于(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 南回归线 D. 极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尤溪县坂面中学七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年当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地方是( )
A.赤道 B.南北回归线 C.40°N D.南北极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尤溪县坂面中学七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向右前方跨一步,则他前进的方向是( )
A.东北方 B.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云霄县将军山学校八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比较后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雅典位于 海沿岸,属于 气候,降水集中在 (季节)。
(2)雅典和北京相比,气温年较差大的城市是 。
(3)①所在大洲西侧濒临的大洋是 。
(4)关于②所处大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
A.该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B.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C.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D.该大洲的东部是世界典型的季风气候分布区
(5)甲所在区域的 (矿产)资源丰富,尤其以 (海湾)及其沿岸地区分布最为集中;用船只运输该资源,向西航行到西欧,最近便的航线须经过 运河。
(6)古雅典附近多火山、地震,是 挤压碰撞造成的。(单选)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云霄县将军山学校八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春节期间,哈尔滨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而广州却温暖如春,这里是花的海洋。造成这两种景观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季风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