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中国主要地形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共15分)

(1)根据左图序号或字母填写下列地形区的名称。
      盆地;④是        盆地;Ⅰ是         平原;Ⅱ是     平原;Ⅲ是     平原;
A是              高原;B是        高原;C是            高原;D是              高原。
(2)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有                       (填写代号,写三个即可)。
(3)在图上画出大兴安岭、天山山脉、秦岭。
(1)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2)B   C   D (3)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主要地形区的认识。从位置和轮廓可以看出,③、④分别是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Ⅰ、Ⅱ、Ⅲ分别是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A、B、C、D分别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2)我国第二阶梯上主要是高原和盆地,主要的地形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所以可以填代号为B、C、D,(或者①②④等只要从上述六个地形区上找到即可)。
(3)如图进行绘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下图中A、B、C、D分别代表我国三条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A线是我国1月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其东段大致经过     岭—      河一线。
(2)B线以        、        、         、巴颜喀拉山、         山脉为界,将我国
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3)C线东南一侧为        (内流或外流)区,河流众多,水量丰富。
(4)图中①、②、③、④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              。
(5)图中①、②两地中,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是    地,以种植小麦为主的是     地。
(填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山无不洞,洞无不奇,彝族和苗族青年男女聚会在石林间、仙洞里,伴着明快的芦笙,联袂把臂翩翩起舞。”这是描绘(  )
A.准葛尔盆地B.青藏高原C.四川盆地D.云贵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山脉表示太行山的是 (   )

小题2:A山脉以东的地形区特点是 (     )
A.黑土广布B.河网密布C.黄土地为主D.崎岖不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四幅示意图中与我国地势特征最接近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所在的地形区是(     )
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华北平原D.云贵高原
小题2:图中①→②→③降水量逐渐(   )
A.增加B.不变C.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正确填图绘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中国地形图中绘制我国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2)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我国最高的高原和最大的盆地。
(3)根据资料对比归纳两城市夏季降水的不同点并判断其影响因素(完成结论)。
(4)在我国季风区中有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泾渭分明地彰显了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向上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图中画出这一界线,并列表比较其地理差异。
比较项目(自然地理要素)
界线以北
界线以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研究性学习(9分)
研究性学习这是一片备受世人瞩目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济南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展开了对黄河流经地区的探究学习,请你帮他们完成内容。(9分)
研究方向:黄河下游的问题及治理          
研究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资料:

(1)根据研究方向和图文资料请你提出研究的问题。(1分)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所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5分)
(3)根据找到的原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地区中哪些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A.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B.华北平原、东南丘陵
C.四川盆地、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