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在太空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的“地球的伤痕”是( )
A. 中国的长城 B. 东非大裂谷 C. 红海 D. 马里亚的海湾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球的伤痕”-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是由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被称为“地球的伤痕”,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钦州市2018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同步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撒哈拉以南非洲旱灾频发、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
A. 萨赫勒地区 B. 热带疏林草原地区
C. 热带沙漠地区 D. 热带雨林地区
A 【解析】本题考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三大问题,特别是萨赫勒地区是非洲干旱灾害最频繁、最严重的地区。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钦州市2018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同步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小明随旅游团来到非洲,下列情景不可能见到的是( )
A. 成群的斑马在吃草 B. 凶猛的狮子在捕杀羚羊
C. 两只袋鼠在打“拳击” D. 一群大象在戏水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非洲的代表动物。袋鼠是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灵山县武利中学2018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沙哈拉以南的非洲同步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题文)关于非洲物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非洲是咖啡的原产地,但咖啡需大量进口
B. 非洲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居各大洲首位
C. 非洲粮食作物中小麦的种植面积最广
D. 非洲石油储量大,但缺少黄金、金刚石等矿产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非洲的相关知识。非洲是咖啡的原产地,大量出口,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居各大洲首位,粮食生产不发达,石油储量大,黄金、金刚石等矿产也丰富。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灵山县武利中学2018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沙哈拉以南的非洲同步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乞力马扎罗山成为“赤道雪峰”的原因是( )
A. 人类活动 B. 纬度因素 C. 地形、地势 D. 海陆因素
C 【解析】本题考查了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成为赤道雪峰。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钦州市2018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同步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A. 主体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B. 主体位于南回归线以南
C. 主体位于赤道以南 D. 主体位于南北回线之间
D 【解析】本题考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撒哈拉以南非洲,主体位于南北回线之间,至今居民中仍以黑种人占绝大部分。其历史文化发展同沙漠以北的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不同。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钦州市2018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同步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关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和大量的野生动物
B. 没有外来移民,全是黑人
C. 许多国家的经济典型是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D. 面临着人口、粮食与环境三大突出问题
B 【解析】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分布广泛,有大量的野生动物,故正确。 B、本区居民以黑种人为主,有“黑非洲”之称,也有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故错误。 C、本区的经济特点是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故正确。 D、人口、粮食和环境是困扰该区的主要问题,故正确。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读图,分析出孟买的气候特点与气候类型分别是:
A.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
B.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气候
C.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D.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
C 【解析】由图中孟买的气温及降水特征图可以看出,这里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钦州市2018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同步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有关墨累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源于大分水岭向东注入太平洋 B. 是全国最大的河流
C. 流经西部高原地区 D. 属于内流河
B 【解析】墨累河发源于源于大分水岭向西注入印度洋,主要流经中部平原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外河流。故正确的是B。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