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前5位和后5位的省级行政区及人口数表格(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回答下列问题。
省级行政区 | 人口数(亿) | 省级行政区 | 人口数(亿) |
广东省 | 1.043 | 西藏自治区 | 0.030 |
山东省 | 0.958 | 青海省 | 0.056 |
河南省 | 0.940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0.063 |
四川省 | 0.804 | 海南省 | 0.087 |
江苏省 | 0.787 | 天津市 | 0.129 |
下列不能由材料可得出的信息的是( )
A.我国人口增长先缓后快
B.我国人口东多西少
C.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粤
D.我国人口最少的是西藏自治区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鞍山市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两箱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往四川省灾区,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省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和资料回答下题
11月5-11日,2014年APEC领导人会议周在北京举行。11日,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今年会议主题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
1.地球光照示意图如乙图时,地球公转位置应在甲图中的( )
2.会议期间,有关地球运行轨迹和龙南昼夜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A~B 昼长夜短
B.B~C 昼短夜长
C.C~D 昼短夜长
D.D~A 昼长夜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省六校七年级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A是太阳直射点一年当中回归运动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造成太阳直射点一年当中回归运动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是一个球体 D.太阳的运动
2.观察图A,当太阳直射点运动到C点时,日期大约为(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目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3.观察图B,当地球公转到该图所显示位置时,则此时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图A中的( )
A.D处 B.A处 C.B处 D.C处
4.当太阳直射点由C处移到D处时,我们学校所在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状况是( )
A.昼<夜,昼渐短 B.昼<夜,昼渐长
C.昼>夜,昼渐长 D.昼>夜,昼渐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省六校八年级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林地主要分布于东部半干旱地区的山区
B.耕地主要分布于东部湿润地区的平原地区
C.草地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干旱地区
D.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于东北内陆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省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以下问题(每空2分,共16分)
(1)读图甲,北京、武汉、广州和哈尔滨四个城市均位于我国 区(填季风或非季风)。
(2)读图乙,四城市降水多集中在________季。
(3)图乙A.B.C.D四幅图中,表示北京降水和气温特征的是_____________。
(4)根据图乙的气温曲线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冬季南北气温差异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受 的影响;夏季除 外,全国普遍高温。
(5)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有_________季风和___________季风。(填风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省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太行山的东西两侧的地形区是( )
A.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D.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中山市初二下开学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
读“中国东部粮食作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所在地区的粮食生产熟制是
A.一年一熟 B.一年二熟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
2.②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高粱
3.①和②的粮食生产熟制不同,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 B.土壤条件
C.热量条件 D.水分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水东学校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是( )
A.秦岭-淮河 B.天山-阴山
C.大兴安岭-太行山 D.黑河-腾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