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黄河流域图”,分析回答: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支流名称是A______、B______.
(2)治黄关键是治沙,因此在中游黄土高原开展______工作是治黄的根本.图中______水利枢纽发挥了防洪、运输、淤沙的重要作用.

解:(1)根据地理位置可知A是渭河,B是汾河.
(2)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因此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理黄河的关键所在.
故答案为:
(1)渭河;汾河;
(2)水土保持;小浪底.
分析: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地形,中游段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中游的治理,其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黄河水系图、黄河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12?宁夏)读黄河流域图,回答问题.

(1)黄河发源于
青藏
青藏
高原,大致呈“几”字形自西向东注入
海.从黄河的流向可以看出,图示区域内的地势特征是
西高东低
西高东低

(2)黄河上游的两大支流分别是湟水和
洮河
洮河
;图中所示的小浪底水电站位于黄河的
游;从图中呈现的地理信息可以看出,黄河下游接纳的支流很少,其主要原因是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了
地上
地上
河.
(3)太行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既是山西省与
河北
河北
省的分界线,也是黄土高原与
华北
华北
平原的分界.
(4)图中A、B两工业基地的名称分别是
京津唐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
,它们能成为工业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矿产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交通便利
(两个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山脉名称:A
 
  河流B注入
 

(2)图中沿北纬40°由东向西,植被分别是
 
,产生这种植被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3)针对甲地地表现状,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
③杜绝放牧,禁止发展畜牧业
④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等工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形成乙地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黄河下游水土流失严重          B.河流携带甲地泥沙在此沉积
C.黄河上游大量引水灌溉          D.我国北方沙尘暴频繁
(5)关于长江与黄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共同流经了青海和四川两省     B、两河下游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平原区
C、长江是我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黄河其次    D、两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所流经的地形区都比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读“黄河流域图”,水土流失最严重和形成“地上河”的区域分别是(  )
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鄂州卷)地理(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7分)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至B河段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1分)
(2)简述黄河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提示: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植被覆盖率、有无结冰期等方面作答)。(3分)
(3)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治理黄河重在治沙。结合所学的知识,请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措施。(3分)
上游:                                                   
中游:                                                   
下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辽宁省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判断题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问题:(13分)

(1)黄河发源于       高原,大致呈“几”字形自西向东注入     海。从黄河的流向可以看出,图示区域内的地势特征是                        

(2)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线是      ;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线是      。位于中游的大型水电站        ;从图中呈现的地理信息可以看出,黄河下游接纳的支流很少,其主要原因是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了________河。

(3)太行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既是山西省与       省的分界线,也是黄土高原与          平原的分界。

(4)图中A、B两工业基地的名称分别是                       ,它们能成为工业基地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                ____                      (两个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