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15 .邵阳学业考) 2014年12月12日14时,全长1 432千米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为了缓解我国 ()
A. 东北地区冬季冷湿缺水的问题
B. 江淮地区洪涝灾害严重的问题
C. 华北地区生产生活严重缺水的问题
D.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
14. C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把丹江口水库的 水经过河南省、河北省,最后送达北京市, 该路线能够缓解我国华北地区生产生活严 重缺水的问题。
题目来源:2016年世纪金榜初中地理全程复习方略 > 第十一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12.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8分)
(1) 图中①、②两地相比, 地年降水量较多,原因是 。
(2) 请在图中③处的短线上添绘箭头,以表示冬季风的风向。
(3) 阿拉伯地区的居民喜欢穿长袍,且服饰的颜色以白色为主,是因为 。A、B、C、D四幅图中的 反映了这一特点。
(4) ④地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是因为 。
(5) A、B、C、D四幅图中的 反映了恒河三角洲孟加拉人的生活习性,以捕鱼为生,以 为主要交通工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4分)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比较表。
省区 | 江苏 | 山东 | 新疆 | 西藏 |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 740 | 600 | 12 | 2 |
(1) 材料一说明当前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是 。
A. 人口增长快
B. 人口增长慢
C.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D. 以上都不是
(2) 我国制定了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3) 材料二说明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是 。
A. 人口分布均匀 B. 人口分布不均匀
C. 西部人口密度大 D. 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
(4) 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我国能否从东部向西部 大规模移民?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4.读中国地形局部图,回答问题。(10分)
(1) 图中山脉①②③④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是(填数码代号) ,①山脉南侧地形区是 ,被称为“ ”,②山脉北侧地形区是
(2) ③山脉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上,④山脉呈 走向,其东侧为平原,塑造该平原的主力是 。
(3) 图中塔里木盆地中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沙漠;甲地形区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地表形成了“ ”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6. 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荒坡地植树造林
B. 为增加经济收人,可占用农田大搞经济开发区
C. 在陡坡上开垦荒地
D. 为提高草场利用率,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3. (2015 •长春模拟) 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 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 在新疆地区大力发展水稻生产
C. 在珠江三角洲发展耕作业和渔业
D.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力发展林业生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回答13、14题。
13. 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多依附于大中城市 B. 多依附于中小城市
C. 东部发展慢 D. 中西部发展快
14. 下列地区中,不是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是()
A. 西北内陆区 B. 环渤海地区
C. 长江三角洲 D. 珠江三角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地理环境差异明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南方河流有冰期
B. 南方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C. 北方耕作制度是一年三熟
D. 北方1月均温在0 °C以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6. (2014 •莱芜学业考) 某学校地理课外小组在学习印度之后,开展了一次“纸上种田”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活动目标: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图中甲、乙两个地块种植小麦和水稻,并体验农业生产过程。
活动准备:水稻喜高温、多湿、光热较好的平原,适宜的年降水量是700〜1 600毫米。小麦是一种耐寒、 耐旱的温带长日照粮食作物,适宜的年降水量是 250〜800毫米。
活动过程:
(1) 承包责任田:小麦宜种植在 地。水稻宜种植在 地,理由是 。
(2) 模拟田间管理:作物在生长期间,最容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 ,这主要是 的不稳定造成的。
(3) 产品销往市场:棉花也是印度重要的农作物,棉花采摘后经加工就会成为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在图中四个城市中,适宜发展棉纺织工业的是 ,其有利条件是
(4) 农业发展展望:印度和中国都是人口大国,保障 粮食生产质量和数量非常重要。请从科学技术的应 用方面,给印度农业发展提两条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