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3.甲乙两图是冬至日和夏至日北京某教室中午时分的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夏至日太阳光照情况的是乙图,室内(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较少的是乙图.
(2)乙图所示当日,地球公转到丙图中的B(填字母代号)位置,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3)地球公转一周期的时间大约是365天.
(4)甲、乙两图中,与最近几天中午时分太阳光照情况比较接近的是乙图,此时地球公转至图中字母AB之间.

分析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解答 解:读图可知,(1)甲图中窗子的影子面积大,太阳光线照射的距离远,说明太阳高度小;乙图中窗子的影子面积小,太阳光线照射的距离近,说明太阳高度大;乙图属于夏至日太阳光照情况,室内(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较少的是乙图.(2)根据图示显示,乙图所示当日为6月22日前后,节气为夏至,地球公转到丙图中的B处,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3)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公转,公转一周期的时间大约是365天.(4)
最近为4月底,地球运行在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及AB之间,昼在增长,夜在缩短,太阳照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太阳高度越来越大,与最近几天中午时分太阳光照情况比较接近的是乙图.
故答案为:
(1)乙;乙;
(2)B;北回归线;极昼;365;
(3)乙;
(4)A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太阳高度的关系,属于基础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形成该图所示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黄河上游气候趋于干旱B.内蒙古草原严重沙漠化
C.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
A.①段B.②段C.③段D.④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南方地区某中学在家乡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读图1等高线地形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两处,适合攀岩的是B处;适合漂流的是A处.①河段小河的流向大致为自西向东.测得甲地海拔约为58米,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342米.
(2)该地区最高海拔为658米.测得甲地气温是20.6℃,此时该地区最高海拔处气温约为17℃.(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结合图2,判断图1中C、D两山坡更适合修建梯田的是C坡,理由是C处等高线稀疏,坡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人口稠密(稠密、稀疏),这里居民主要是白色人种.B处人口稀疏(稠密、稀疏).C处居民主要使用汉语.D所在地区居民主要是黑色人种.
(2)A、B、D所在的三个大洲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D,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