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世界部分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1)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 之间(纬线名称)。热带雨林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的是( )
A、非洲 B、亚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2)图中撒哈拉沙漠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季风气候包括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季风气候。
(3)图中温带地区A地是 气候、B地是 气候。
【答案】(1)南北回归线 D (2)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3)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试题分析:
(1)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其中,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寒带位于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位于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既无太阳直射有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所以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是热带雨林气候的典型分布区,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上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
(2)撒哈拉沙漠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气体盛行下沉运动,形成全年干旱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的影响,季风气候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三种类型。
(3)据图可知:图中A地区为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受海洋影响小,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且该处纬度较高,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了温带季风气候。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黄土高原植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历史上是个植被稀少的地区
B.黄土高原森林破坏是由于本区木材加工业发达
C.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是由于地广人稀,难以管理造成的
D.人口增长导致毁林开荒是造成黄土高原植被破坏的原因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打车软件中使用的是地图中的( )
A. 电子地图 B. 地形图 C. 人口分布图 D. 气候分布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除频繁出现雾霾外,最近的沙尘暴越来越烈,空气能见度低,质量下降,给人们生产、生活及身体带来较大危害。下列行为中,不能降低或缓解北京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
A.增加城市绿地
B.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
C.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D.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左图中序号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名称:①是 省,②是 特别行政区.
(2)读“深圳主要工业比例图”深圳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其中制糖工业的原料是 .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特大型桥梁隧道结合工程,该桥通车后,有助于吸引香港投资者到珠江三角洲西岸投资,并可促进港、珠、澳三地的旅游业.结合材料和所学,回答(3)~(4)题.
(3)在祖国内地与香港的合作中,香港具有的优势是 .
A.广阔的市场 B.资金、技术、管理经验
C.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D.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4)澳门历史城区保存了400年中西文化交流的精髓,其标志性建筑是 .
(5)左图中a线是哪两种季风气候的分界线?该界线向南弯曲的原因是什么?
(6)据左图中的风向判断我国正处在 季节,从地形对降水影响的角度,分析布袋盐场晒制海盐的有利条件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方地区大体位于A_________——淮河以北。
(2)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_________”。(填序号)
①红土地 ②黑土地 ③黄土地
(3)北方地区东邻的国家B是_________。
(4)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河流众多。因此,人们常用“_________、沃野千里”来形容它的山河大势。
(5)哈尔滨的小明要参加北京夏令营,选择直达北京的铁路干线C是_________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日本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 岛:② 岛;③ 岛; ⑤ 城市;⑥ 城市;⑧ 洋;⑨ 工业区
(2)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 工业地带;日本的经济特点是:进口 ,出口 。
(3)日本近年来加大海外投资建厂的力度,其投资的对象是东亚、欧美、 等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地球上五个温度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是极圈
B. 气温变化最大的温度带是热带与寒带
C. 只有寒带地区才有极昼极夜现象
D. 只有温带才有太阳直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