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局部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甲地的地理坐标
(2)丙地位于乙地的方向。
(3)乙、丁两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千米。
(4)地球自转一周时,甲、丙、丁三地中经过距离最长的是
(5)甲、乙、丙、丁四地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寒带的是

【答案】
(1)60°S,170°W
(2)东南
(3)2220
(4)甲
(5)丁
【解析】(1)甲地的地理坐标是60°S,170°W;(2)丙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向;(3)乙、丁两地之间的纬度范围是20°,纬度每相隔1°,其实际距离是111千米,则两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220千米;(4)地球自转一周时,甲、丙、丁三地中经过距离最长的是甲,该地的纬度最小,距离赤道最近;(5)甲、乙、丙、丁四地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寒带的是丁,该点的经纬度是80°S,150°E。
所以答案是:(1)60°S,170°W;(2)东南;(3)2220;(4)甲;(5)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

(1)B点的经纬度是( ),一天中,A、B两地先见到日出的是(

(2)CD的()方向,C、D两点中的()点所在的纬线圈较长。

(3)当太阳直射A所在的纬线时,我们这里是( )(节气),地球应位于公转轨道上的处。

(4)A、B、C、D四点中,季节变化最明显的是( )。一年中阳光直射一次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地区与乙地区之间的分界线:①_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_(山脉)。

(2)图中③是我国第二长河___________,在④___________(省份简称)注入海洋。

(3)四大地理区域中,气候高寒、人口最为稀少的是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地区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稻米产区,地处季风区,受海洋影响最大。(填甲/乙/丙/丁)

(4)图中所示的铁路线⑤是___________线,沿此铁路线从北往南旅行,沿途能见到的景观变化是( )

A.一望无际的平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深秋时节,沿途树木变化:树叶常绿→树叶枯黄→树叶全部脱落

C.阳春三月,沿途见到车站中人群的服装在变多变厚,沿途的传统建筑的屋顶坡度逐渐变小

D.六月,旱地麦浪如金,苹果、梨子初上枝头→河湖众多,鱼池、荷塘、稻田随处可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台湾岛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___海峡,B为_______列岛,D为______省,E为________海。

(2)C、G两处中,表示钓鱼岛的是_______;①、②两城市中,位于热带地区的是________。

该地有著名的中国十大名胜之一的_________。(湖泊)

(3)台湾特有的树种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挽黄河臂膀,依太行身躯,踏千里黄土,踩万年‘乌金’…”赞美的地区位(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2)请分析(1)题中所赞美的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列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 地区,乙图是 地区。

(2)甲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乙地区位于我国第 阶梯。

(3)甲地受降水量影响,该地区景观变化自东向西依次为 、荒漠草原、

(4)①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该盆地北侧南侧分别是 山脉和 山脉。

(5)②是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 高原,它的气候特征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我国春节期间各地区景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哈尔滨举办游泳比赛 B.北京举办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

C.长江流域开始播种水稻 D.广州的花市上百花争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结合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对陕西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有

①地形种类单一②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③高原山地面积广大④关中平原位于南方地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陕北高原地域牲显著,体现其特征的有

①窑洞内冬暖夏凉②信天游高亢奔放③高原上耗牛成群④黄土地千沟万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