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按要求完成小题


1.某中学地理兴趣班计划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沿图中四线路进行攀登活动,你认为哪个小组的攀登路线坡度最缓


  1. A.
  2. B.
  3. C.
  4. D.

2.四小组进行攀登活动时,沿哪条线路攀登的小组可能看见河流


  1. A.
  2. B.
  3. C.
  4. D.
1. D
2. C
试题分析: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处距离山地的水平距离最大,等高线最稀疏,所以丁处坡度最缓。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判断地形部位。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山脊一般为分水岭;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山谷一般发育有河流。丙处等高线凸向山顶,所以为山谷,有可能看见河流。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点评:等高线的分布可以反映地表形态。闭合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弯曲可以利用口诀“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帮助记忆山谷和山脊。凸低为山脊,为分水岭,凸高为山谷,可能发育有河流,河流流向低处;等高线相交处的地形为陡崖;等高线密集反映坡度较大,河流流速较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某学校开展不同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研究,研究过程记录如下.据此完成下列相关内容.
研究课题: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
研究思路:案例分析一一归纳总结--迁移应用
研究资料: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
(1)案例分析
①耕作制度:甲区域
 
,乙区域一年两熟或三熟.
②甲区域以种植业为主,丙区域发展畜牧业和
 
农业.
③说明丁区域农业分布在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的原因.
④珠江三角洲80年代种植水稻,90年代种植甘蔗,近年来种植花卉,这是因为
 
(双项选择)
A.粮食需求量减少,农民增收困难
B.种植花卉收入高,并且能出口创汇
C.城市和工矿业发展,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D.自然条件发生变化
(2)归纳总结:由以上案例,归纳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3)迁移应用: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图中有一条河流发源于山区,流经池塘后从D处入海,请补画出来;当地政府计划在A,B,C三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高档花卉基地,请你帮助他们选择,并说出理由.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2届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_米;同一时间测得A、D两地的气温相比,________地气温更高。
(3)C地位于D地的____方向;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________千米。
(4)某徒步旅行者在此山区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困境。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6届福建省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读下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8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 B ????????? B处适合__________运动 。????????

2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同一时间测得AD两地的气温相比,______地气温更高。

3C地位于D地的______方向;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 __千米。

4)某徒步旅行者在此山区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困境。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 。(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_米;同一时间测得A、D两地的气温相比,________地气温更高。

(3)C地位于D地的____方向;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________千米。

(4)某徒步旅行者在此山区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困境。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