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有关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一定的比例把地球缩小

B.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地理事物

C.地球仪就是人们制作的地球模型

D.地球仪完全反应了地球的真实形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有关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地球仪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把地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据此分析可得,ABD正确,C错误。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导致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流进太平洋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复杂多样 B. 地势西高东低 C. 国土面积广大 D. 纬度跨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中南半岛部分地区水稻分布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据图归纳水稻的分布特点,最合理的是(  )

A. 分布在沿海地区B. 分布在内陆地区

C. 分布在河流沿岸D. 整体分散,局部集中

2图中能够支撑水稻在该地区大面积种植的气候条件是(  )

A. 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B. 热情好客的人文风俗

C. 北高南低的地势特点D. 雨热同期

3广东一经贸代表团赴东南亚采购货物,最有可能采购的是( )

A. 棉花和小麦B. 蔬菜和牛奶C. 橡胶和椰子D. 黄麻和油棕

4中南半岛地表形态的特点是( )

A. 以高原为主B. 以平原为主C. 以山地高原为主D.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亚洲气候图”与“亚洲地形图”,回答相关问题;

(1)从右图中,可以看出,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亚洲的半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和右图,可以得知,亚洲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因此,亚洲的河流形成__________状水系,亚洲的河流没有注入的海洋是_____________,亚洲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________

(3)从左图中看出,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__________(填序号和名称),青藏地区比其他同纬度地区的温度低很多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我国首都北京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容易发生___________灾害。

(4)亚洲气候复杂多样,但是我们发现,亚洲没有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_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罗马气候图,回答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罗马的降水季节变化情况是( )

A. 全年多雨B. 全年少雨C. 夏季多雨D. 冬季多雨

2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 )

A. 热带地区B. 寒带地区C. 亚热带大陆西岸D. 亚热带大陆东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经纬网示意图”,选择正确答案

A. A点的经纬度分别是140°E、40°N

B. D,E两点均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C. 图中A,B,C,D,E五个点中,位于低纬度的有两个

D. B点和C点所在的纬线圈长约4万里,且一年能接受两次阳光直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

A. ①⑧B. ⑤⑾C. ⑤⑧D. ①⑾

2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 )。

A. ①②B. ③②C. ①⑦D. ③④

3巴拿马运动沟通的两个大洋是( )。

A. ⑨⑩B. ⑧⑾C. ⑧⑨D. ⑧⑩

4环抱太平洋的大洲有( )。

A. 4个B. 5个C. 6个D. 7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东南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形部位A是___________

(2)测得居民点B的气温约为23°C,如果只考虑地形因素,图中最高峰的气温约为_____。(取整数)

(3)图中居民点C的经纬度为_____________

(4)河流D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

(5)A、C两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6)若B、C两地的实际距离为5.6千米,则两地的图上距离约为_________

(7)该地南部平原地区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四大洋按照面积大小排列,依次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D.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