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下图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结合所学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我国的夏季风①是
A.东北季风B.东南季风C.西南季风D.西北季风
小题2: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②来自于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小题3: 夏季风使我国夏季
A.气温偏低B.南北温差增大C.降水少D.降水丰沛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试题分析:
小题1: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指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最为辽阔.读图可得,①是来源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小题2: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风向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②是来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
小题3:我国气候的显著特征是: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夏季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故选项D符合题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人类活动
C.季风影响D.地形地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我国“冬、夏季节风向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共12分)

(1)受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夏季节盛行风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把这种风向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________气候。
(2)据图可知,我国的降水集中在________(季节),其水汽来源于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如果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
(3)冬季,我国盛行________风和________风;如果冬季风活动强烈,容易形成________(灾害性天气);四川盆地受冬季风影响________(填:大或小),主要原因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慧鹏同学参加夏令营,乘火车从哈尔滨出发,沿京哈——京广线去广州,其沿途见闻不可信的是(    )
A.依次经过的大平原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B.沿途气温差异很大,越向南气温越高
C.沿途作物的熟制由一年一熟过渡到一年三熟
D.沿途耕地利用类型由旱地逐渐过渡到水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下面两图,回答下题。

小题1:表示北京降水年际变化的是
A.左图B.右图C.左图和右图D.两图均无法表示
小题2:我国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容易造成   灾害
A.寒潮  B.地震  C.水旱 D.台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图,回答问题。(6分)

(1)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   (洪涝/地震)、干旱、台风和寒潮等。
(2)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   (华北/西北)地区。
(3)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   (南/北)的地区。
(4)我国的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   (西北内陆/东南沿海)地区。
(5)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   (北方大陆/南部海洋)与冰雪洋面。
(6)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撒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撒离,可以暂时躲在   (小开间/大开间)的墙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判断题

台湾省、福建省和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影响B.经度影响C.地形影响D.季风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选择以下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0分)
(1)人口的地理界线是(   )
(2)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地理界线是(   )
(3)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的地理界线是(   )
(4)1月0℃等温线(   )
(5)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地理界线是(   )
(6)800毫米年降水量线(   )
(7)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理的地理界线是(   )
(8)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地理界线是(   )
(9)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   )
(10)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是(   )
A.黑河—腾冲线
B.秦岭—淮河线
C.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D.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E.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