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下列四幅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这四幅图表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____,降水季节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
(2)假如这四个地区处于亚欧大陆,那么在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_,在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
(3)这四个地区中属于冬雨夏干型的是________, 我们家乡的气候特点符合这四幅图中的图________,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
【答案】(1)② ③
(2)②④ ①③
(3)① ④ 高温多雨,低温少雨
【解析】
试题
(1)气温年较差为该地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之差,四幅图中②地最高气温达到30摄氏度,最低气温低于0℃,所以②地气温年较差最大;降水季节变化主要根据柱状图高低的变化,③地各月降水量相差小,所以降水季节变化最小。
(2)根据四地气温判断,四地都属于温带。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主要分布的是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别是②和④,大陆西岸分布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别是①和③。
(3)冬雨夏干型表示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符合①图所示。江西位于我过亚热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符合图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地形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数码代表的山脉名称:①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2)写出山脉⑥两侧的地形区名称:A_________高原;B_________平原。
(3)写出山脉⑤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高原;_______________平原。
(4)图中地表崎岖不平的⑧是__________高原,“紫色盆地”之称的⑦是__________________盆地,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是___________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俄罗斯北部,有世界最大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位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C.乌拉尔工业区利用本区丰富的铁矿和有色金属资源,建立了钢铁、机械等工业
D.农业发达,谷物产量高,粮食自给有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的更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时差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图中P地( )
A. 位于晨线上
B. 位于昏线上
C. 当地时间6时日出
D. 当地时间8时日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____;B____。
(2)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米;同一时间测得A、D两地的气温相比,_____地气温更高。
(3)C地位于D地的______方向;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____千米。
(4)某徒步旅行者在此山区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困境。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中韩两国于2015年6月1日正式签署自贸协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关税优惠措施,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重大影响正确的是
①刺激中韩两国经济的发展 ②不出国门就可以购买到对方国家质优价廉的商品 ③来中国美容的韩国人越来越多 ④韩流将在中国刮得更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全会公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阅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不包括港澳台人口),回答下列各题。
【1】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较慢的年代是
A. 1953—1964 B. 1964—1982 C. 1982—1990 D. 2000—2010
【2】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问题是
A. 人口分布不均 B.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基数大 D. 人口素质低
【3】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①可以迅速提高人口素质
②可以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③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
④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山顶间的实际直线距离为________千米。甲山在乙山的_____方向。
(2)甲山的海拔是________米,甲山比乙山低________米。
(3)B处与H处相比,坡度较缓的是________。
(4)A处为________,G处为________。 EF处为________,DC处为________。
(5)从H处爬山省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