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为“中国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内海A的名称
(2)B河流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写出B河流的名称
(3)C河中下游地区内河航运发达,被誉为名副其实的“”.
(4)①区域的耕地类型以(填“旱地”或“水田”)为主.
(5)图中⑤省是我国的省,位于其东北方向的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答案】
(1)渤海
(2)黄河
(3)黄金水道
(4)水田
(5)台湾
【解析】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分,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临太平洋,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中国外流区面积61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内流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6%.中国绝大多数外流河分布在东南部季风区,外流河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95%以上,内流河年径流总量不足5%.读图分析可知:(1)依据位置,图中A为渤海,是我国的内海.(2)依据位置,图中B河流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应为黄河.(3)依据位置,图中C为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区内河航运发达,四季通航,被誉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4)图示①区域为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5)依据位置,图中⑤是我国的台湾省,位于其东北方向的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所以答案是:(1)渤海;(2)黄河;(3)黄金水道;(4)水田;(5)台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四个大洲轮廓图(如图),完成下题.

(1)四个大洲中,主要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四个大洲中,发达国家主要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3)四个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四个大洲中,有“高原大陆”、“热带大陆”和“富饶大陆”之称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1/10 B1/1000 C1:10000 D1:1000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桑蚕和蔗糖基地,但传统的“桑基鱼塘”已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牧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A. 农业技术改进 B. 劳动力的转移 C. 市场需求的变化 D. 自然条件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南极地区,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被称为“第七大陆”,关于南极你了解多少呢?完成下题.
(1)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2)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
A.
B.
C.
D.
(3)关于南极地区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地区的气候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B.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方位于南极洲
C.南极洲冰雪覆盖,降水特别丰富
D.南极洲出现极夜时,我国是夏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可知,我国的地势特征是( )

A. 中部低,四周高

B.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 中部高,四周低

D. 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2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对图中山脉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山脉A两侧有我国最大高原和平原

B. 山脉B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 山脉C北侧是黄土高原,地表景观支离破碎

D. 山脉D南侧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3图中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有(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地形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

B. 乙是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

C. 丙是东北平原,有着肥沃的黑土地

D. 丁是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站的高看得远”的道理,我们应该站在下列什么地方才能看得最远( )

A. 黄土高原 B. 西西伯利亚平原

C. 伊朗高原 D. 珠穆朗玛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刚果盆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地中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能说明板块运动的现象是( )

A. 红海的扩张 B. 水滴石穿

C. 水土流失 D. 山体滑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