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某村平面图”,回答问题。

(1)本图是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____________方。

(2)公路自B到C是___________方向。

(3)河流大致流向是从________流向 ________

(4)图中A、B间的距离为2.5厘米,其实地距离应是___________千米。

(5)林地在村庄的___________方向。

【答案】 东-西 5 东南

【解析】

1)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本图是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方。

2)由图中指向标可知,公路自BC是自东向西。

3)河流的大致流向是从南流向北方。

4)由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2千米,若图中A、B间的距离为2.5厘米,其实地距离应是5千米。

(5)由图可知,图中林地是位于村庄的东南方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南、北美洲的比较,正确的是( )
A.西部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都相同
B.两洲都有大面积温带大陆性气候
C.两洲地形都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
D.两大洲气候都具有暖湿的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要逐步构建节约型的社会,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
①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②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环境 ③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④多投入,多产出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华北、西北
B.华东,华北、华南
C.西南、东北、西北
D.西南、华北、西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这颗“蓝色弹珠”实际上是一个()

A.圆柱体B.不规则的球体C.圆锥体D.圆球

2人类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A.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B.郑和下西洋

C.麦哲伦环球航行D.人类登上月球

3在中学生科普交流会上,小强对这颗“蓝色弹珠”的描述,你认为有误的是()

A.它的平均半径大约6371千米

B.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它最南的点称为南极点

D.它有一根巨大的地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镶嵌其间。下图下列小是我国四大重要的地形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地形区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四川盆地

B.②—华北平原

C.③—柴达木盆地

D.④—青藏高原

2正常年份下,③地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最有可能是( )

A.-3℃B.0℃

C.4℃D.10℃

3对于②、③两地所属的温度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②属于中温带,③属于暖温带B.②属于暖温带,③属于亚热带

C.②属于亚热带,③属于热带D.②属于热带,③属于中温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地球东、西半球图”,完成: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A _______洲; B _______洲;C ________洋; D ________洋。

(2)大洲B与另一大洲的分界线E是______运河。

(3)赤道横穿______洲和_______洲的大陆。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________

(4)太平洋被 _____(填数字)个大洲所包围。

(5)请你写出一个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3月21日(春分)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春分日的正午影长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B.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

C.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越小,气温越低

D.此时北极点附近全天都是白天

2这一节气全球白天与黑夜长短情况是(  )

A.昼夜等长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D.不能定,纬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黄河水系略图,回答问题: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______ 山脉,注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2)黄河上、中、下游划分的界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黄河两条的重要支流分别是________河和_________河。

(4)黄河,是世界上含 沙量最多的河流。泥沙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

(5)黄河在桃花峪以下河段被称为“地上河”,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