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世界第一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美洲

【答案】A
【解析】从半球位置来看,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千米2 , 是世界第一大洲。依据题意。故选:A。本题考查大洲的概况,属于基础题,理解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30多年来,在我国农作物品种丰富的基础上,技术人员进一步运用科技手段培育新品种,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二:随着种子品种的不断更新,一直被视为“种稻禁区”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呼玛县,从2012开始,连续多年实现水稻生产的高产、稳产。

(1)列表说明中国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的原因

(2)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类型为

(3)呼玛县冬季严寒漫长,夏季炎热多雨短暂,主要种植 (冬小麦/春小麦)和 (大豆/油菜),呼玛县能实现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是

A.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B.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C.我国气候大陆性

D.积雪覆盖时间长

(4)呼玛县种植的水稻为抗寒早熟新品种,体现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

A.培育了优良的品种

B.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C.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

D.改变了农业生产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哥伦布从西班牙向西航行到西印度群岛,途经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是( )
A.有色金属
B.煤炭
C.铁矿
D.石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东北地区最大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 )
A.哈尔滨
B.长春
C.沈阳
D.大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长江流域略图”和“南水北调图”及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你从雪山走来,春溯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材料二: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确定为西、中、东三余线路,分别从长江的上、中、下游调水,以缓解北方地区千早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适应西北、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_____山脉,自西向东注入_____海,是我国第____大河。

(2)长江素有“水能宝库”之称,水能主要集中在_____游河段,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图中①是_______水利枢纽。

(3)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_____地区

(4)东线调水可沿_____运河等部分河段北上,把长江、______、海河流域联合起来,统一调剂,运达 __________等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四大地理区域中,丝绸之路经济核心区A位于_______地区;该地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_

(2)将青藏地区单独划分为一个地理区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3)C为_____山脉,是地势___________的分界线,此山脉以东地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原因是____资源短缺,该资源短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图中P地最大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发生此类问题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__________,该地区为了解决此问题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至少例举2条)

(5)②区域是我国最大的_____基地。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达的原因_______(至少例举2条)

(6)制约①和②两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

A.能源短缺 B.河网密集 C,水早灾害 D.临江面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俄罗斯的运输主要以( )
A.公路运输为主
B.铁路运输为主
C.内河运输为主
D.海洋运输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印度的地形分布特点是( )
A.南部为喜马拉雅山、中部为恒河平原、北部为德干高原
B.北部为喜马拉雅山、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C.北部为喜马拉雅山、中部为德干高原、南部为恒河平原
D.南部为喜马拉雅山、中部为恒河平原、西部为德干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