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指(   )
A.把长江的水调到西北、华北地区B.把长江的水调到汉江水系
C.把汉江的水调到西北解决西北内陆的干旱D.把金沙江的水调到华北地区
A

试题分析:南水北调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这项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路线。东线从江苏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基本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供水;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输水至北京、天津;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以解决中国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综上所述,A正确。
点评: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引滦河水入海河水系,缓解天津市的严重缺水)、引黄济青(将黄河水调入青岛,缓解青岛市供水的紧张状况)、南水北调(长江水调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    )
A.修建水库B.跨流域调水C.提高水价D.植树造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我国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将把我国的哪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2)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      (河流)的水调往      地区。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东线方案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送水通道
B.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直接从葛洲坝水库引水
C.南水北调中线方案是从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直接引水
D.南水北调西线方案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      )
A.辽东半岛沿海地区B.东南部沿海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D.长江中下游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水是生命之源”,读图完成下列各题(6分)

(1)图一中漫画A反映的主题____________;B反映的主题是___________。这两种人为因素更加剧了我国缺水现状。
(2)我国缺水还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要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
A.节约用水B.跨流域调水C.兴修水库D.人工降雨
(3)图二是我国_________标志,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这样措施。
(4)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请你为2013年“世界水日”设计一条宣传语。
(5)保护水资源重在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你能为此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合理作法任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改变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的主要措施是
A.疏通河道,加固大坝B.修建水库,改造不稳定的径流
C.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D.保护水源,防止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1世纪是“水的世纪”,人人都应节约用水,下列不属于家庭节水的是 (   )
A.生活用水,一水多用B.推广节水器具
C.少使用洗涤剂D.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东线逐级提水示意图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A_______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的_______和_______地区。
(3)南水北调东线方案,利用______调水,缓解了B___、C____、海河三大流域的用水紧张状况。
(4)中线方案从长江上游的______及汉江上的_____水库,向北经郑州、D______,直达京津两市。
(5)西线方案是把长江________游的水资源调到河流C解决________地区缺水问题。
(6)东线工程在______省穿过黄河。由材料二可看出能自流调水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学过的知识和示意图,分析东线工程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A.修建水库B.跨流域调水
C.节约用水D.防止水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