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古代描写我国河流的诗句很多,其中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是描写长江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长江这种流向的原因是

A.气候类型多样,降水总量丰富

B.地形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小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2.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影响

B.内流河大部分属于季节性河流

C.黄河是我国第一大河

D.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1.C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

2.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没有流入海洋的为内流河 我国外流河大多分布在季风区,河流水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到了夏季我国降水丰富,形成丰水期,由此可见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的影响;内流河多分布在西部内陆大陆性气候地区,多属于季节性河流;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全长6300公里,黄河全长5464公里,为中国第二大河;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综上,本题选C。

考点:河流和湖泊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考试(山东莱芜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 14 年2 月8 日,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我国在南极建立了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76°58 'E,73°51 ' S ) 。泰山站的房屋采用圆环形外表、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泰山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的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抵御强风 B.减轻酷寒 C.增加降水量 D.防御动物侵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考试(山东潍坊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黄河流城图和黄河下游“地上河”示t 圈,回答问肠.( 9 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_______山 B_______湖 C______河 D_________水利枢纽

(2)黄河下游呈现“地上河”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是什么?

(3)黄河在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常有凌汛发生,时间出现在__________

(4)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__,列举其优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考试(山东滨州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请把下列地理事物代表的序号填在图中相应位置:①黄土高原 ②太行山脉

(2)A区域有“世界屋脊”之称,其代表性的牲畜是 ,本区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 地带。

(3)B区域是我国以 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该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其南翼的中心城市是

(4)C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该区域土地荒漠化严重,你认为解决的措施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考试(山东滨州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开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新纪元。下列有关台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B.台湾的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C.台湾大量工业制成品需要出口

D.台湾资源贫乏,绝大部分需要进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考试(山东滨州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B.南极地区淡水资源丰富

C.我们放暑假时正是考察该地区的最佳时期

D.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考试(山东滨州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于2013年12月15日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回答:互拍成像完成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下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考试(山东济宁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青藏地区图,回答问题。(15分)

 

 

(1)A山脉是 山脉。

(2)B城市是

(3)青藏地区大部分区域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有限的农耕区局限于少数河谷地带(如C河河谷地带)。青藏地区种植业仅分布在河谷地带的原因是

(4)图中D所在的阴影区域是 自然保护区。

(5)D自然保护区有“中华水塔”的美誉。这个地区水草丰美,湿地面积广大,野生动植特种群繁多,被称为生态的净土。但近年来,这里局部地区出现流沙、草原退化的现象,危及到“中华水塔”的安全。请依据材料,简述造成该地区出现流沙、草原退化的认为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考试(山东临沂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回答问题。

 

 

(1)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结合济南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分析该地区春旱形成的原因。(2分)

(2)结合资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至少两条,2分)

(3)图阴影区是我国著名的京津唐和辽中南工业基地,两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有哪些?(2分)

(4)结合图20,比较延吉和长春积雪厚度的差异,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2分)

(5)东北三省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小的特点,试分析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