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图“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A______B_______C________D______。
(2)沿图中两山坡E和F爬山,较省力的是沿____山坡,理由是___________
(3)①、②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米。
(4)甲山峰、乙山峰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___千米。
(5)图中小河的流向是_________ 。
(6)图中适宜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攀岩的是(____)
A.F B.D C.E D.B
(7)图示区域的地形是以(______)为主
A.平原 B. 高原 C.山地 D.盆地
(8)图中②地的气温为12℃,那么①地的气温为(_____)
A.15℃ B. 9℃ C.18℃ D.6℃
【答案】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E E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500 6 自东北流向西南(东北—西南) B C A
【解析】
依据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分析解答。
(1)A为山脊,等高线凸向数值低的地方;B为山谷,等高线凸向数值高的地方,山谷发育河流;C为鞍部,两个闭合的的等高线中间为鞍部;D为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2)较省力的是沿E山坡,E山坡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利于爬山。
(3)①、②两点的海拔分别为100米、600米,相对高对为500米
(4)已知甲山峰、乙山峰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图中比例尺为1:300000,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为比例尺,实际距离为6千米。
(5)已知该图中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故河流从东北流向西南。
(6)D处为陡崖,适宜攀岩,故选B。
(7)图示区域海拔超过500米且坡度较陡,为山地。
(8)①地的海拔为100米,②地海拔为600米,海拔每升高100米下降0.6°,相对高度为500米,所以气温为②地15°,故选A。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地形部位的名称:甲_______。
(2)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米, 甲地海拔大约是_____米。
(3)图示虚线为爬山线路,要上山比较轻松必须从C、D两地中的_______地出发,原因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A ,B ,C ,D 。
(2)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海、岛屿名称:
海、② 岛、③ 海.
(3)图中④地处我国最南端,该处岛屿名称是 ,属于 省。
(4)我国位置最西的省(区)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一般油轮由①地出发,经过②地和③地,到达④地.根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油轮出发地①的经纬度位置是( )
A. 130°E、10°N B. 150°E、30°S
C. 130°W、10°S D. 150°E、30°N
【2】油轮经过的四个地点中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①与③地相差多少小时( )
A. 2 B. 3 C. 4 D.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四幅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表示山顶的是甲地 B. 乙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255米
C. 地面坡度最缓的是丙所在的地形图 D. 最有可能出现河流的是丁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亚欧大陆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是亚欧分界线的一部分,请写出他们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_(山脉),B____(湖泊);
(2)a河流注入____(大洋),其流向是___。
(3)请将①、②、③、④四种气候类型与甲、乙、丙、丁四地对应:
甲—____,乙—____,丙—____,丁—____;(填数字)
(4)请描述丁地的气候特征____,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____。
(5)P所在区域传统民居有何特点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央视《地理·中国》报道,黄河支流上著名的“桥上桥”(上下两桥层),下桥建于公元 1667 年,下桥建于公元1832 年,上世纪 70 年代,当地居民在河中挖砂将下桥挖出,使“桥上桥”雄姿展现于世,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①、②两河段中,“黄河在咆哮”水流急水能丰富的是________,“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的“地上河”是_______。
(2)③、④两地中可观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自然风光的是_______。
(3)民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歌词中“东南风”是我国 季盛行的风向,其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于_______洋。
(4)“桥上桥”中下桥被淤埋的主要原因是当地_______ 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