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7.将四大高原及其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

分析 青藏高原的地表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形崎岖,内蒙古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面坦荡.

解答 解:青藏高原的地表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形崎岖,内蒙古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面坦荡.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四大高原的特征,比较记忆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落基山脉,B巴西高原.
(2)C是格陵兰岛.
(3)D是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4)从气候看,北美洲的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南美洲的气候类型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5)从图中观察,北美大陆明显分为南北纵向排列的三大地形区,西部是由高大山脉组成的山地,中部是宽阔的平原,东部是较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拉布拉多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读“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人口数.
(2)读图可知,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战争、疾病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直线上升趋势.
(3)我国人口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和增长快.
(4)2010年比1949年的人口数量增长了9.3亿人.
(5)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读亚洲简图和亚洲气候分布图,回答问题.

(1)大洲A是欧洲;亚洲与B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2)亚洲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你的判断依据是河流自中间流向四周海洋.
(3)亚洲的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水域广阔,因而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易发生旱涝灾害.
(4)在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失的有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读“东南亚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东南亚主要由D中南半岛和最大的群岛E马来群岛组成它们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2)A南海,B印度洋;C马六甲海峡,它处在F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是世界海运航道的“咽喉”;它也被称为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原因是马六甲海峡是日本从中东进口石油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3)东南亚种植水稻历史悠久,泰国、越南、缅甸是著名的稻米出口国,东南亚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河流冲击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的生长(任写两点).
(4)东南亚物产丰富,是天然橡胶等热带作物的最大产地,矿产资源以为锡和石油矿最著名.
(5)东南亚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华人华侨的祖籍大多是我国的福建、广东二省,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经纬网
(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
(2)特殊的经线:
①0°经线,又称为“本初子午线”;180°经线,称为“国际日界线”,都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②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特殊的纬线:
①0°纬线,又称为“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②23.5°N称为“北回归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23.5°S称为“南回归线”,是热带与南温带分界线.
③66.5°N又称为“北极圈”,是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66.5°S又称为“南极圈”,是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
④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读我国部分政区及邻国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我国东部邻国①是朝鲜,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②③中,是日本的是③.
(2)A为中国和俄罗斯的界河是黑龙江,B为乌苏里江.
(3)我国濒临的海洋D是渤海.
(4)居住在长白山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A
A.朝鲜族、满族    B.藏族、维吾尔族  C.傣族、壮族   D.高山族、土家族
(5)此地区东部种植的糖料作物是甜菜.
(6)此地区东部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面临资源枯竭、能耗高、经济效益差.为此,我国正积极推进该地区工业重振计划,你知道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至少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