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区绝大部分地处温带,地形以高原为主
B.这里是黑种人的故乡,黑种人占总人口的90%
C.肯尼亚是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和著名的旅游国家
D.这里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咖啡、椰枣、油棕和香蕉的原产地
【答案】A
【解析】
根据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模式单一,发展落后。非洲也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进行分析解答。
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地处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故A错误;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黑种人占总人口的90%,故B正确;
肯尼亚是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和著名的旅游国家,故C正确;
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如:咖啡、椰枣、油棕和香蕉等,故D正确。
故选:A。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考察团到日本考察,顺便游览日本的名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考察团到达日本首都东京时正值樱花盛开的季节,旅游团成员们提出了希望游览象征日本的旅游胜地。这个旅游胜地是
A. 泰山B. 富士山C. 黄山D. 五台山
【2】考察团在考察日本工业时,深深感受到其技术优势,但同时也发现其工业发展的弱点,就是
A. 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B. 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C. 岛国海岸线曲折D. 火山、地震的威胁大
【3】日本平均每年有感地震达1500多次是因为
A. 日本位于海洋板块内部B. 日本位于大陆板块内部
C.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D. 日本工业发达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上世纪60年代,美国首先发起去南极旅游,当时每年前往南极的游客只有几百人;目前,随着去南极旅游费用的降低,去南极旅游的人数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上升。让普通人也可以实现去南极梦想,让你穿梭在浮冰间,近距离享受企鹅、海豹、座头鲸的环绕,尽情领略极地风貌。南极专线计划在每年1月-2月。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也报名加入前往南极旅游的队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我国旅游者选1月-2月到南极旅游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极的暖季,昼长夜短
B.日照时间长,气温相对较高
C.春节期间,旅游者有较长的假期,适合长距离旅行
D.正值南极最冷季,去感受南极的气候特征
【2】有“南极主人”、“南极绅士”之称的动物是
A.海豹B.鲸C.海狮D.企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中国的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164°E,75°S)正在难言岛筹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罗斯海新站位于( )
A. 南温带 B. 西半球 C. 东半球 D. 中纬度
【2】关于南极地区及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所有的南极科考站都位于南极圈以南
B. 南极科考的时间多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
C. 南极洲平均降水量极少,淡水资源匮乏
D. 在南极大陆,可以看到定居在此的因纽特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资料表,完成下列问题。
项目月份 | 1月 | 4月 | 7月 | 10月 | 全年 |
平均气温(℃) | -3.2 | 13.7 | 27.3 | 14.4 | 13.2 |
降水量(㎜) | 3.3 | 43.2 | 247.2 | 26.2 | 669.4 |
【1】该地区可能位于
A. 东北平原 B. 珠江三角洲 C. 华北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2】该地区适宜发展
A. 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 B. 以甜菜、棉花为主的绿洲农业
C. 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作农业 D. 以瓜果、甘蔗为主的灌溉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梅州的经纬度是:东经115°18′至东经116°56′,北纬23°23′至北纬24°56′,下列有关梅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低纬度地区B.属于沿海地区
C.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D.位于北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地加快了城镇化步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的原因描述不确切的是 ( )
A. 教育、医疗条件好 B. 就业机会多
C. 生活条件好 D. 劳动力充足
【2】下列说法可信的有 ( )
①城镇发展太快,难以保证居民的居住环境
②城镇发展会占用有限的耕地资源
③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抢了城里人的工作,禁止农村人进城务工
④城镇化的发展,缩小了城乡间的差距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