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中的Ⅰ、Ⅱ、Ⅲ、Ⅳ分别代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请仔细思考并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Ⅱ区和Ⅲ区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
B. 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是图中山脉B
C. 位于Ⅱ区中的北京市有长城、故宫、颐和园、秦陵兵马俑等名胜古迹
D. 长江深切山脉C,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2】下列关于Ⅰ区和Ⅳ区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 Ⅳ区由于地势高峻成为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B. Ⅰ区东部水草丰茂,以生产三河马、细毛羊等优良畜种而闻名
C. Ⅳ区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水源条件较好的绿洲地带
D. 受降水的影响,Ⅰ区的地表植被由东向西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答案】
【1】C
【2】D
【解析】
【1】读图可知:Ⅱ区为我国的北方地区和Ⅲ区为我国的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是图中山脉B太行山;秦陵兵马俑是位于陕西省,不是位于北京市;长江深切山脉C,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故选C。
【2】读图可知:Ⅰ区为我国的西北地区,Ⅳ区为我国的青藏地区,青藏地区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珠江的发源地不在青藏地区;Ⅰ区西北地区东部水草丰茂,以生产三河马、三河羊等优良畜种而闻名,细毛羊主要是新疆地区的主要畜种;Ⅳ区青藏地区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带;受降水的影响,Ⅰ区西北地区的地表植被由东向西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故选D。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航拍中国》第一季共6集已在央视纪录频道完整推出,其中,上海、新疆、黑龙江、江西、陕西、海南篇在网友心里是“把中国拍得最美的一部神作”。
材料二 如图。
(1)我国的领土最北端和最东端都在③ ,行政中心是 。
(2)长江的入海口在①省区,①简称为 。
(3)材料二图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其序号为 。
(4)材料二图中的④为 ,其简称为 ,行政中心为 。
(5)在同一时刻,航拍到的景观③地是旭日东升,②地则是星斗满天,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
(1)长江支流 ①__________;长江支流 ②____________。
(2)湖泊③是 _______________;湖泊④是 ___________。
(3)水利枢纽⑤是 ______________。
(4)直辖市⑥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分界线,它还( )
A.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B.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C.是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D.是耕地与草原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2017年4月1日,国务院在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良好的容城、雄县、安新三地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将逐步建成水城共融生态新区和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新区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分散北京人口、环境等诸多压力,具有重大意义。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不属于北京首都职能(功能)的是
A. 政治中心B. 文化中心C. 国际交往中心D. 经济中心
【2】与廊坊相比,国家选择雄安作为新区的优势条件是
A. 人力资源丰富,科技水平高B. 离北京、天津近,位置优越
C. 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D. 人口密度低,开发程度低
【3】有关雄安新区建设的积极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减轻北京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B. 能够彻底解决北京交通拥堵,住房紧张问题
C. 加强雄安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发展
D. 利于雄安新区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生态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东南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因为它位于( )
A.连接东西方的铁路枢纽上
B.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C.欧洲各国石油输入的咽喉要地
D.亚洲各国到达美洲的必经之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南极洲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温和,冬季寒冷B.全年温和,降水丰富
C.全年酷寒,降水稀少D.冬季寒冷,风力微弱
【2】南极洲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贫乏B.淡水资源丰富C.光热资源丰富D.鳞虾资源贫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