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我国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据此回答15〜17题。
15. 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 ()
A. 制止滥垦滥伐
B. 开辟梯田,发展农业生产
C. 在沟口打坝游地,不让水土出沟
D. 搞好水土保持
16. 打坝淤地是一种减少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黄土高原打坝淤地示意图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一③ B. ②一①—③
C. ③一②一① D. ①一③一②
17. 下列图片是罔学们在旅游时拍摄的照片,最可能 在黄土高原拍摄的是 ()
15. D 16. C 17. A解析:本题组结合材料主要考查黄土高 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第15题,整治黄土高原 的中心任务是修挡土坝,植树种草,合理安排生产活动,搞好水土保湿,第16题,打规於地的正确顺序为③打项— '?淤地—①种地,即在沟谷中修筑拦土坝—拦截坡地流失的表土积成肥沃的田地。第I7题,窑洞是黄土高原 地^最具特色的民居。
题目来源:2016年同步导学案课时练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 期中测试卷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19. 下列与我国国情相符的是 ()
A. 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大
B. 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C. 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
D. 民族分布——大聚居、小散居,交错杂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6. 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和少数民族风情图<,回 答下列问题。(8分)
(1) C、D两区域的界线大致与我国的相吻合。(填数码)
① 1月0 °c等温线
② 1 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 季风区i非季风区的界线
④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界线
⑤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⑥ 水田和旱地的界线
(2) 图J1-10中甲、乙两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天山山脉以南的是 。
(3) 下表中两种生产活动分布于图J1-9中某山脉 两侧,填写出该山脉的名称。
西侧示意图 | 山脉名称 | 东侧示意图 | ||
(4) A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地带,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3.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也是 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十分脆 弱。读图J2-9,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 黄土高原东起,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
(2) 黄土高原上主要分布的省级行政区域有、 、甘肃和宁夏等。
(3) 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为 ,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4) 根据因果关系,将下列选项的数码填人图乙 中相应的空格内。
①扩大荒地开垦面积,劳动力需求增加②农作 物产量下降③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④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9. 我国“南船北马”传统交通特点的主因是()
A. 南北气温高低的差异
B. 南北人口分布的差异
C. 南北植被类型不同
D .南北降水及河流特点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3. 读图Z-8,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山西省的行政中心是 。
(2)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优势是 资源丰富。
(3) 在山西省境内常见到的地貌景观有黄土塬、、 和沟谷发育成的川,川是黄土高原上农业较 、人口的地区。
(4) 太行山脉是我国童要的地理分界线,请举一 例说明。
(5) 我国各地的民居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说出 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产生 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4. 读我国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 把“台湾海峡”标注在图中合适的位置。
(2)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海,B 海,
C 洋,D 省。
(3) 台湾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请写出两个著名的景点 。
(4) 台湾森林资源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最著名的树种是 ,特有树种是 .
(5) 台湾许多美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请将下 列相关项目用直线连接。
森林之海 台湾岛西部平原土壤肥沃
东方甜岛 台湾岛2/3为山地,景观垂直差异显著
海上米仓 台湾岛西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天较少
东方盐库 台湾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8. (2014 •泰安学业考) 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板块边界处出现了 ()
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B.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
C. 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D. 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