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填出图中各字母或数字所代表的大洲或大洋的名称:
(1)①代表的大洲是;②代表的大洲是;⑤代表的大洲是;⑥代表的大洲是;⑦代表的大洲是;
(2)A代表的大洋是;B代表的大洋是;C代表的大洋是。
(3)①④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④⑤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
①大洲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高原;⑤大洲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平原。
【答案】
(1)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3)白令海峡;巴拿马运河;青藏;亚马孙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1)全球有七大洲。依据位置及轮廓,图中①代表的大洲是亚洲;②代表的大洲是非洲;③代表的是大洲是欧洲;④代表的是大洲是北美洲;⑤代表的大洲是南美洲;⑥代表的大洲是大洋洲;⑦代表的大洲是南极洲。(2)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依据位置,A代表的大洋是太平洋;B代表的大洋是大西洋;C代表的大洋是印度洋;D代表的大洋是北冰洋。(3)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该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
所以答案是:(1)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3)白令海峡;巴拿马运河;青藏;亚马孙。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东方之珠”的经济特色是
A. 以旅游博彩业为支柱产业
B. 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C. 以第一产业为主,农业发达
D. “前店后厂”经济合作模式中的“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徐州市某学校的地理兴趣小组分别在一年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当天正午时刻测量学校旗杆影子长度,并运用地图的有关知识绘制了下列各图。读图,判断下面小题。
(1)从左图中可知,旗杆位于教学楼的正东方向。
(2)在中图中测得旗杆至教学楼的长度为3厘米,那么旗杆至教学楼的实地距离是3000米。
(3)徐州市中小学将于7月1日放暑假,这一天学校旗杆的影子长度最接近图16中的甲。
(4)放假当天,地球运行在右图中的②位置。
(5)放假当天,徐州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国土辽阔,区城差异大。读东北三省和青藏地区图(下图)。判断下面小题。
(1)“山环水绕”概括了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高、寒”是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
(2)东北三省气候冷湿,辽东半岛长冬无夏;青藏地区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3)与东北三省相比,青藏地区铁路线稀疏,气候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最重要因素。
(4)东北三省拥有丰富煤、石油等能源;青藏地区太阳能、水能等能源非常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Bill, can I get you anything to drink?
—________________
A.You are welcome.
B.It's my pleasure.
C.I won't mind a cup of coffee.
D.It doesn't matte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右图是31°N是我国地形剖面图,请参照左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代表的地形区是________,当地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_。
(2)①地与②地相比,夏季气温较低的是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②地与③地相比,冬季气温较低的是_______。
(3)②地属于我国温度带中的__带,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__;④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
(4)A地附近水能资源丰富,请根据其地理位置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长江沿江地带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代表武汉的代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不属于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能源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水能
(3)城市①和④的钢铁工业都很发达,它们发展钢铁工业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
A.靠近原料产地
B.靠近消费市场
C.科技力量雄厚
D.进出口便利
(4)下列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利用,正确的是( )
A.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宜在下游大力发展水电事业
B.利用三峡等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
C.在上游地区利用广阔的河湖水面发展淡水养殖业
D.利用湿热的气候.大力发展甘蔗、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