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我国既不受冬季风影响,也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

A. 塔里木盆地 B. 雅鲁藏布江谷地 C. 云贵高原 D. 藏北高原

D 【解析】以上四个地区中,我国既不受冬季风影响,也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藏北高原,这里由于地势高,难以受到季风的影响,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北京市房山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组

在北京市城市规划发展中,房山位于西部生态带.很多人看准房山的宜居环境,纷纷选择 在房山买房.小红的父母对比了众多房源,最终买了结构如图所示的一套房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父母最满意该房屋的采光条件,这是因为(  )

A. 客厅和餐厅面积大,活动自如 B. 卧室和厨房均朝南,阳光充足

C. 客厅和卧室均朝南,阳光充足 D. 厨房和餐厅相邻,格局合理

2.主卧的面积(含阳台) 约为(  )

A. 8 平方米 B. 15 平方米 C. 35平方米 D. 55 平方米

1.C 2.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球公转造成的地理现象及地图上方向的判读。 1. 由于太阳的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的移动,建房子时要想采光好,门窗应朝向太阳照射的方向,北京位于北半球的北温带,建房时要想采光好,门窗应朝向南方.读图分析可知,父母最满意该房屋的采光条件,是因为客厅和卧室均朝南,阳光充足。故选C。 2. 从线段式比例尺得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南丹县2017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世界各地降水分布均衡 B. 赤道地区降水多

C. 亚欧大陆内部比其沿海地区降水多 D. 两极地区降水多

B 【解析】试题分析: 世界各地降水量差异大,分布不均衡,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亚欧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南丹县2017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B. 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 最大的经度是360° D. 最大纬度是 180°

A 【解析】试题分析: 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是划分东西经度的分界线,距离该线越近,经度越小;距离该线越远,经度越大,地球上的经度是从0°经线向东划180°,以西划180°,最大的经度是180°;赤道即0°纬线,是划分南北纬度的分界线,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远,纬度最大值是 90°,故本题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靖西市2017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读海底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处是大陆架

B. b处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C. c处是海沟

D. d处是新海底诞生的地方

A 【解析】试题分析:a是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b是大陆坡,c是洋盆,d是海沟,是海洋断裂的部分,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靖西市2017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关于经纬线和经纬度叙述正确的是(  )

A. 赤道与所有经线等长 B.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 经度越往西越大的是东经 D. 所有经线等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D 【解析】关于经纬线和经纬度叙述,赤道约等于所有经线的一倍,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度越往西越大是西经,所有经线等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天蛾县2017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绿色通常表示的是( )

A. 高山 B. 平原 C. 丘陵 D. 海洋

B 【解析】试题分析:一般在地形图上,高原和山地一般用黄色表示,海拔越高颜色则越深,高原一般是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而海拔在500以下,地势起伏较大的是丘陵;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的是平原,用绿色表示,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西龙州县2017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绝大部分位于(  )

A. 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地区 B. 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区

C. 南半球中纬度近海地区 D. 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区

B 【解析】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绝大部分是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