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巴西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用 2B 铅笔或者碳素笔描出南回归线,
(2)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大洋:A_____ 平原:B _____ 高原:C______。
(3)巴西国土主要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热带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咖啡、_____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素有“ _____”的美称。
(4)下列节日巴西人最为喜爱的是(______)
(5)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有地球上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物群落。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季节差异极不明显,生物群落演绎速度极快,动植物物种极为丰富。 请说出森林的生态环境作用,并为如何保护森资源献计献策。
(6)简析巴西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
【答案】(1)图略(2)大西洋 亚马逊平原 巴西高原(3)甘蔗 咖啡王国(4)B(5)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等。 计策:禁止乱砍伐;少用一次性物品;双面打印;采伐与更新相结合;合理开发,时刻注意保护;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加大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加大监管力度等(任答两点即可)(6)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气侯温和湿润;矿产资源丰富;沿海,交通便利;开发早;历史悠久等。(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整体本题考查的是巴西相关知识,需要识记的是巴西的位置和范围,主要的地形区、农业、热带雨林的作用和保护以及巴西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等相关知识。
(1)赤道穿过巴西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南部,巴西大部分领土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图略。
(2)读图可知:A为巴西东临的大西洋,B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C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巴西高原。
(3)巴西国土主要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热带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号称 “咖啡王国”。
(4)巴西人们热爱足球和桑巴舞,巴西人最为喜爱的节日是狂欢节,故选B。
(5)巴西热带雨林的作用有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等。为保护热带雨林要禁止乱砍伐;少用一次性物品;双面打印;采伐与更新相结合;合理开发,时刻注意保护;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加大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加大监管力度等。
(6)巴西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工业、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气侯温和湿润,矿产资源丰富,沿海交通便利,开发早,历史悠久等。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日本主要工业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日本海。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大洋:A _____岛屿:B_____首都:C _____。
(3)日本地形以_____ 为主,平原狭小。境内多火山、地震,原因是地处_____板块和_____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被称为“地震之邦”。
(4)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年的 3 月 15 日到 4 月 15 日是樱花节。日本四大岛屿中樱花盛开时间最早的是(______)
A.北海道岛 B 本州岛 C 九州岛 D 四国岛
(5)日本是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但还要大量进口木材,请简析其主要原因。
(6)说出日本工业分布特点,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北方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
B.北方地区河流径流量大,有结冰期
C.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旱作农业区
D.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是小麦、高粱、大豆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读我国地形区分布图,回答问题。
(1)A是________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产地,土地类型以______为主,耕作制度(熟制)是____________。
(2)B是________高原,该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治理的最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是________平原,D________盆地中的绿洲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和优质瓜果产地,
(4)受地势影响,我国大河大多自________向________奔流入海,沟通了东西交通;在各阶梯的过渡地带,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