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5.有关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B.“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特点明显
C.人口、城市和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D.台湾岛就是台湾省

分析 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陆地面积约3.6万千米2.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

解答 解: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该地区地形平坦,是人口、城市和工业主要分布区;台湾从60年代开始,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故选:B.

点评 考查台湾的概况,要理解记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是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B.湖泊众多,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C..东部和南部地区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D.中部地区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东方之星”游船从江苏南京搭载400多名旅客前往重庆,于如2015年6月1日深夜在湖北监利翻沉,船上400多人遇难,获救的只有12人.事故发生后,李克强总理亲自到湖北监利指挥救援工作. 关于这次救援面临的困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江是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中下游江阔水深
B.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长江的含沙量较大,江水浑浊
C.长江 6 月份已经进入汛期
D.江面上北风凛冽,江水寒冷彻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千沟万壑,湖泊星罗棋布
B.该地区采取全部退耕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
C.该地区采用了打坝淤地和林草护坡的形式来防止水土流失
D.该地区还采取了修建梯田,修挡土坝来治理水土流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国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占本国进口商品的百分比

材料二乙地区一些国家对某种农矿产品的依赖程度依赖程度
国家产品依赖程度
几内亚铝土94%
布隆迪咖啡87%
科摩罗香料87%
赞比亚85%
毛里塔尼亚铁矿85%
毛里求斯蔗糖84%
冈比亚花生81%
尼日利亚石油80%
(1)材料-说明该围的资源状况是矿产资源缺乏. 该国最有可能是A.
A.日本B.美国C.巴西D.俄罗斯
(2)材料一反映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在经济上的相似之处是C.
A.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关系不大B.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
C.经济发展都依赖对外贸易D、都是矿产品出口大国
(3)材料二反映的地区的经济特点是单一商品经济,该地区最有可能是D.
A.南亚B.东南亚C.欧洲西部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4)材料二反映的地区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措施不包括C.
A.发展工业、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B.发展多样化农业
C.进一步开垦草地,扩大粮食生产D.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下列山脉属于我国地势第二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C
A.横断山   B.天山   C.太行山  D.昆仑山
(3)塬、梁、峁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
(4)青藏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这种独特的高寒气候成因是B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图中ABCD四国,火山地震活动频繁,有“火山之国”之称的是(  )
A.A国B.B国C.C国D.D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塔里木盆地,C内蒙古高原.
(2)从①一②→③降水逐渐减少,自然景观依次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3)图示地区种植的糖料作物主要是甜菜.
(4)简要分析甲地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有充足的灌溉水源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图中西侧山脉和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东侧河流为(  )
A.黄河B.淮河C.长江D.珠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