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赤道没有经过的大洲是
A. 亚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北美洲
【2】下列横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A. 太平洋 B. 北冰洋
C. 印度洋 D. 大西洋
【3】根据板块运动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处海域在缩小 B. ②处的海域在扩大
C. ③处的高原在下沉 D. ④处多火山地震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东北三省描述错误的是( )
A.自然资源丰富
B.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三面环山,中部平原
C.气候冷湿
D.土壤肥沃,有我国最大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问题。
(1)甲是我国的陆上邻国________,乙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______,丙是我国濒临的海洋______。
(2)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_____(重/轻)工业基地,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其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_________。
(3)由右图可以看出,2006-2015 年,该省的主要 SO2 浓度的总体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而 PM10先下降,在___________年后又有一定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的产生是( )
A.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B.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C.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D.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是我国四大区域中的 ( )
A. 南方地区B. 西北地区C. 青藏地区D. 北方地区
【2】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简称和行政中心是
A. 宁—银川B. 陝—西安C. 晋—太原D. 冀—石家庄
【3】下列同时频临C和D海域的省区是 ( )
A. 辽宁B. 河北C. 天津D. 江苏
【4】A和B山脉的走向是 ( )
A. 南北走向B. 西北—东南走向C. 东北—西南走向D. 东西—走向
【5】制约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A. 多高原、山地B. 能源不足C. 劳动力资源不足D. 水资源紧张
【6】有关该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河流冬季不结冰且汛期长B. 雪期由北向南越来越短
C. 雪的厚度由南向北越来越厚D.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7】下列语句中,描述该区域的是 ( )
A. 小桥流水人家B. 早穿皮袄午穿纱
C.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D. 风吹草低现牛羊
【8】下列属于该区域的特产水果是 ( )
A. 苹果B. 芒果C. 荔枝D. 火龙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黄土高原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读该地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1】目前,黄土高原最严重的及环境问题是
A. 酸雨污染B. 土地荒漠化C. 水资源污染D. 水土流失
【2】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讨论,正确的有
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②地表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④人们生产活动破坏地表
A. ①②③B. ①②
C. ①②③④D. ②③
【3】造成该地区环境问题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 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B. 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C. 黄土土质疏松D. 降水集中,多暴雨
【4】解决该地区环境问题最主要的措施是
A. 植树种草B. 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
C. 大力发展畜牧业D. 扩大荒地的开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及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植业区与非种植业区的界线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B. 从干湿状况看,我国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C. 我国的林业、畜牧业主要分布在②、③地区
D. ④地区主要种植水稻、棉花、苹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黄土高原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从四大区域位置看,黄土高原位于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第______阶梯。
A. 南方 三B. 北方 二C. 西北 三D. 青藏 一
【2】黄土高原主要位于( )
A. 宁夏、陕西、河南、河北B. 甘肃、四川、宁夏、河南
C. 甘肃、宁夏、陕西、山西D. 陕西、山西、河南、河北
【3】当前,黄土高原地区最严重的问题是( )
A. 地震B. 台风C. 水土流失D. 火山爆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