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对地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浑天说、盖天说、地球是球体等阶段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鼓,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C、我们可以通过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证明地球是球体D、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
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①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②月食时,根据月球上呈现的地球影子;③登高望远;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⑤在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卫星照片等.
解答:解:A、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最后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A不正确;
B、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B不正确;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故C不正确;
D、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相关知识点,此知识点较简单,识记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12?南平)学会探索: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现在,科学家不仅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而且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上面划分了经线、纬线,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一点的位置.
请读下图完成要求: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两极略扁不规则的球体
两极略扁不规则的球体
;其平均半径为
6371
6371
千米.图中字母A表示
经线
经线
;字母B表示
纬线
纬线

(2)请根据图提出两个问题,只提问,不必回答.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多少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多少千米?
 ②
地球的赤道周长为多少千米?
地球的赤道周长为多少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期末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现在,科学家不仅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而且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上面划分了经线、纬线,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一点的位置。
请读下图完成要求: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其平均半径为_______千米。图中字母A表示          ;字母B表示          
(2)请根据图提出两个问题,只提问,不必回答。
          _______         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现在,科学家不仅精   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而且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上面划分了经线、纬线,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一点的位置。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________;其平均半径为_____千米。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字母B表示_______。
(2)请根据图提出两个问题,只提问,不必回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福建省中考真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现在,科学家不仅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而且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上面划分了经线、纬线,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一点的位置。
请读下图完成要求: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其平均
    半径为               千米。图中字母A表示__             ___;字母B表示__                 _____
(2)请根据图提出两个问题,只提问,不必回答。
    ①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