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2000年10月,国务院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座谈会.朱镕基总理在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汇报和专家意见后,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A自然原因华北地区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径流量少.
B人为原因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密度大,污染、浪费严重,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南水北调工程,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强化节水意识,在节水、治污的前提下调水.
(3)为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成功地建成了引滦入津工程和引黄济青工程
(4)南水北调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A东线调水路线:长江至京杭运河至天津(城市).
B中线调水路线:长江至丹江口水库至北京、天津(城市).
C西线调水路线: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江至黄河.

分析 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是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污染;水资源浪费等;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有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修建水库、节约用水等.

解答 解:(1)华北地区水资源缺乏,其自然原因是华北地区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均径流量少.人为原因是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密度大,污染、浪费严重,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强化节水意识,在节水、治污的前提下调水.
(3)为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成功地建成了引滦入津工程和引黄济青工程;
(4)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东线利用了我国著名的京杭运河作为输水主干河道,引入天津;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一直流向北京、天津.西线方案是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故答案为:
(1)华北地区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密度大,污染、浪费严重,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
(2)南水北调工程;强化节水意识,在节水、治污的前提下调水;
(3)引滦入津;引黄济青;
(4)京杭运;天津;丹江口;北京、天津;通天河、雅砻;大渡河;黄.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等相关知识点,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该地图中,甲地的海拔和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
A.1000米和1500米B.1500为放500米C.1500米和1000米D.1000米和50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读图回答
(1)将图中英文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填在下表中相对应的空格内.
地区图中字母代号自然地理特征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A
西北地区D干旱
青藏地区C高寒
长江b
黄河a
(2)图中B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糖料作物是小麦、甜菜.
(3)图中C地区新建并通车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4)图中长江沿江地带所属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5)台湾岛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最著名的树种是樟树.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D处的地形部位是鞍部.
(2)①线和②线所在地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①线.
(3)图中C(填字母)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
(4)图中风向是东南风;据图判断A、B两地降水量较多的是A,判断理由是A地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描述天气的(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
C.昆明四季如春,稍阴如秋D.北京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夏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读《我国铁路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铁路干线的名称:北京-上海:京沪线;北京-广州:京广线;北京-九龙:京九线;宝鸡-昆明:宝成-成昆线;连云港-乌鲁木齐:陇海-兰新线;上海-昆明:沪昆线.
(2)重要铁路枢纽的名称:城市A兰州;城市B徐州;城市C郑州;城市D株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