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目前,我国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部门是( )。
A. 生物工程 B. 航空航天技术 C. 激光技术 D. 克隆技术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填空。
(1)A是________省,该省大部分所处的温度带为__________。
(2)B是_______________自治区,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
(3)C省简称是_________;D是____ ____自治区,
(4)E是直辖市,简称是_________。该省所处的干湿区为_______ 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前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如何破解“十面霾伏”,消除百姓“心肺之患”等热点问题备受关注。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
材料二:北京市近两周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
(1)从材料一中可知,雾霾的主要来源有 。
(2)从材料二中可知,北京的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天是 日。
(3)雾霾天气发生时,下列防护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外出时带口罩 B.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C.尽量少开窗 D.外出时打遮阳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材丰富、特定的地理环境里,我国形成了著名的八大菜系。
材料2: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报道了我国不同地域多样独特的美食及其食材来源。优越的自然条件,使生物具有丰富多样性,为人们制作美味佳肴提供了丰富的食材。
(1)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看:八大菜系主要分布在 一线以南的 地区。
(2)我国广大的西北和青藏地区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菜系,从区域自然环境特点找原因: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受降水或热量的限制,生物种类少,食材相对缺乏。
(3)①地域形成的著名菜系是 。该地域食材较丰富,试从自然因素简要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娄底中考)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 100千米,宽15千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非洲的“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界带延伸( )
A. 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雨林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
【2】非洲修建“绿色长城”的主要作用是( )
A. 遏制荒漠化 B. 防治水土流失
C. 增加大气降水 D. 防御旱涝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相距5500多千米,跨纬度约50度,这就造成了 ( )
A. 当海南岛春耕大忙的时候,黑龙江是冰天雪地
B. 当乌苏里江旭日东升时,帕米尔高原是满天星斗
C. 当江南莺飞草长时,青藏高原是雪峰连绵
D. 当内蒙古草场嫩绿时,南疆大漠是黄沙茫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产量大,而出口量却很少,其原因是
A. 工业发达,消耗的农业原料多
B. 畜牧业发达,饲料需求量较大
C. 自然灾类害频繁,农产品产量不稳定
D. 人口众多,消耗农产品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和“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_ _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甲、乙两地都位于__ _(季风或非季风)区内。该区域降水丰富主要是受到 风(冬季风或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集中于 季。
(2)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说说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趋势是 。
(3)从甲乙两地一月和七月气温分布对比看, 月我国南、北温差较大。从降水和气温分布来看,说出两地气候类型的共同特征是 。
(4)甲、乙两地中,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是 地,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__ __地,雨季较长的是___ ___地。
(5)当夏季风来到江淮地区的时候,当地会出现梅雨天气;若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在我国东部地区往往会形成 灾害。夏、秋季节对福建省影响较大的特殊天气是 (台风、寒潮、梅雨)。
(6)已知上海(31.2°N)或北京(39.9°N)表示两地,那么乙地气候代表的城市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