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东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是( )
A.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B.辽宁省中南部地区
C.黑龙江省北部山区
D.哈大线沿线地区

【答案】C
【解析】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相比之下,山区人口偏少,黑龙江省北部山区人口密度在10人/千米2以下,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辽中南地区的著名工业城市有(
A.大连、大庆、马鞍山
B.沈阳、长春、哈尔滨
C.唐山、秦皇岛、辽阳
D.沈阳、辽阳、大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我们就从这个轻松的话题说起。回答下列问题。

108奥运圣火传递经过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和广西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若深色区域代表这些自治区的分布,则正确的分布图是( )

A.

B.

C.

D.

2本次奥运会的举办地北京的行政区轮廓图是( )

A.

B.

C.

D.

3位于我国东北部,适宜承办冬季奥运会的是( )

A. 海南

B. 黑龙江

C. 台湾

D. 云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沪昆高速铁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省份中,沪昆高铁经过的是( )

A. 河南省 B. 湖北省 C. 湖南省 D. 广东省

2沪昆高铁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有( )

①地形崎岖②水流湍急③滑坡、泥石流④冰川、冻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沪昆高铁通车的主要影响,正确的是()

A. 促进昆明旅游业发展,吸引更多消费 B. 加强上海物资转运,带动经济发展

C. 利于上海产业升级,增强国际影响力 D. 增加昆明农产品外运,扩大销售市场

4以下国家战略,最能体现我国海陆兼备优势的是( )

A. 一带一路开发 B. 南水北调工程 C.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D. 设立自贸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经纬网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C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A. (45°N,165°W) B. (45°E,165°N) C. (45°N,165°E) D. (45°S,165°E)

2满足既在北半球,又在西半球,同时位于北寒带的地点是(

A. E地 B. D地 C. B地 D. A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公路的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蜿蜒曲折的公路线设计,主要是考虑了

A. 气候因素 B. 居民点分布 C. 地形因素 D. 工业分布

2】(小题2)图示区域多发性的自然灾害是

A. 台风 B. 寒潮 C. 泥石流 D. 洪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到了天寒地冻的“冬三月”,人们需要“避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黄帝内经》),下图为“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即1月均温10℃-22℃)范围示意图”。

(1)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呈 状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 。请描述避寒区在各大洲的分布

(2)从图可以看出,终年高温的赤道附近地区仅有乙处山地气温适宜避寒,因为随海拔

气温会

(3)结合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可知,1月适宜避寒区主要分布在热带 气候,气候特征如图中 (选择填空)所示热带 气候,气候特征如图中 (选择填空)所示,亚热带 气候,气候特征如图下中 (选择填空)所示

其中图中甲地虽然适宜避寒区面积大,但没有发展成为国际著名避寒胜地,主要的气候原因是

(4)欧洲北部各国1月外出避寒人数众多,其原因是 他们在众多避寒地中往往会首选地中海沿岸,主要原因是

(5)1月适宜避寒区在我国分布纬度较 (低、高),主要集中在 、云南、广东等省,这种分布特点与冬季我国盛行寒冷的 (风向)风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选择到丙地过春节,请根据表资料描述当地此时的气候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我国1960~204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含预测)”,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2000~202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是

A. 逐年减少 B. 逐年增加 C. 先减后增 D. 先增后减

2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 1980年 B. 2015年 C. 2025年 D. 2035年

3根据目前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 继续实施一对夫妇只生一孩政策 B. 放开二孩政策

C. 鼓励劳动人口到国外就业 D. 大量引进国外劳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