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7.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图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半干旱草原带,依次变为高山草甸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到丙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1)图中甲所在地区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冰川广布,多高山冰雪融水.
(2)图中甲地和丙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其中丙地发展粮食生产的不利条件是多旱涝灾害.
(3)图中所示道路沿线气候复杂而造成了自然带类型多样,主要影响因素有南北跨纬度广,特别是当地海拔高,地势起伏大.
(4)图中所示道路沿线发现有许多古老海洋生物的化石,请你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这一地理事实海陆变迁或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5)请你试着分析一下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脆弱,破坏易,恢复难.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分涵养能力下降等.

分析 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 解:(1)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高原上峰峦绵延,山势雄浑,山脉间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地.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
(2)图中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每年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水,是南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但由于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际变率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3)图中所示道路沿线南北跨纬度广,特别是当地海拔高,地势起伏大,造成气候复杂多样,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景观.
(4)喜马拉雅山脉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了喜马拉雅山脉在很久以前曾经是海洋,后来经过地壳变动抬升为陆地,该现象属于海陆变迁.
(5)根据材料提示,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对其他植被破坏严重,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加剧草场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导致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故答案为:(1)海拔高,冰川广布,多高山冰雪融水;(2)多旱涝灾害;(3)南北跨纬度广,特别是当地海拔高,地势起伏大;(4)海陆变迁或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5)生态环境脆弱,破坏易,恢复难.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分涵养能力下降等.

点评 考查青藏地区的概况,要理解记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B.都有长期定居人口
C.都建有科学考察站D.企鹅是南极地区的象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图中甲、乙、丙三个聚落,按照海拔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B.乙<甲<丙C.甲>乙>丙D.乙>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图中我国各产区的耕作制度和种植品种差别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耕作习惯B.地形C.土壤D.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对三江源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B.三江源地区降水量丰富,使江河水量稳定充足
C.湖泊和沼泽对河流的流量起着重要的天然调蓄作用
D.三江源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能反映昼夜温差大的服装臧袍所在位置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图中该省省会城市所处的地形为(  )
A.丘陵B.平原C.山地D.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图中的M点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
A.二个月B.三个半月C.四个月半月D.五个半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香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
①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②有丰富的铁矿 ③有天然良港 ④人多地狭 ⑤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