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5.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两地的经纬度:A点经度160°E,纬度50°N.
(2)从南北半球来看,B点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来看,C点位于西半球.
(3)A点位于的纬度带是中纬度,C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4)若沿虚线由C点去D点,前进方向的变化过程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分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 解:读图分析可知:
(1)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A点经度为160°E,纬度为50°N.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由此可判定,从南北半球来看,B点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来看,C点位于西半球.
(3)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A点位于的纬度带是中纬度,C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4)依据经纬网判定方向,若沿虚线由C点去D点,前进方向的变化过程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故答案为:(1)160°E;50°N;(2)北半球;西半球;(3)中纬度;西北;(4)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点评 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2014年2月下旬,雾霾天气长时间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生产生活中,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有(  )
①工厂废气       ②汽车尾气       ③焚烧垃圾       ④噪音污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1月1日,泰州站始发的火车从车站(A处)向B地行进途中,旅客沿途看到的主要粮食作物应是(  )
A.小麦B.油菜C.水稻D.花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自然条件适合发展种植业的是(  )
A.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C.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区D.主要分布于季风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某同学从艾山上海拔175米处向山顶走去,走完400米路程后到达山顶,实际垂直上升了50米,则艾山的海拔高度为(  )
A.175米B.225米C.450米D.575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关于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广大B.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C.河流东多西少,均注入太平洋D.海洋陆地兼备,濒临两个大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
A.南北气温差别很大B.全国普遍低温
C.越往北气温越高D.全国普遍高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阶梯,分布着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属于温度带中的高原气候区,这里所产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单产高,其主要原因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图示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3)图示阶梯,平原面积广大,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北耕地类型存在明显差异.
(4)图中水电站多分布在阶梯交界处,原因是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5)图中山脉①是多条地理分界线的一部分,但它不属于B.
A.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B.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读四城市全年各月气温、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D四城市中,全年降水量最多的是A,气温年变化最大的是C,降水量冬季多,夏季少的是B,各月降水量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是D.
(2)A城市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3月,C城市气温最高的月份是7月,
(3)D这种气候分布在大陆的西(东或西)岸.
(4)如图字母分别代表的气候类型:A热带雨林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