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我国季风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风向判断,这是___(填“夏”或“冬”)季风.
(2)图中来自印度洋的季风称为___季风,来自太平洋的季风称为____季风.
(3)此时,我国季风区内降水量较___ (填“多”或“少”),气温较___ (填“高”或“低”).
(4)这段时期,在太平洋上易形成一种热带风暴,给我国东南沿海这种热带风暴叫__.
【答案】夏 西南 东南 多 高 台风
【解析】
根据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指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最为辽阔。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风向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1)根据图中的风向判断,这是夏季风,其路径是从海洋吹向陆地。
(2)从图中看出,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3)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称为季风区,我国季风区降水多,气温高。
(4)夏秋季节,在太平洋上易形成一种热带风暴﹣台风,给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带来特大暴雨。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亚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序号____所代表的________气候分布面积最广 。
(2)亚洲中部由于_________,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阿拉伯半岛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但两地气候迥异:图中①为全年高温少雨的_________气候。⑦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__________气候。原因是,尽管⑦地处________(纬线)附近,但受到来自海洋的________风影响,________季多雨。
(4)关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选择填空)
A. 南北跨纬度大,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B.东西离海远近差异大,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C.植被类型多,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D.地形复杂并且起伏大,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5)序号⑥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选择填空)
A.炎热高燥 B.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全年高温多雨 D.冬暖夏凉
(6)受___因素的影响,⑥---⑦---⑤气温逐______.受___因素的影响,⑤--⑧降水逐渐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是图中的(______)
A. B.
C.
D.
(2)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塔,在①②③④的选址方案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____)
A.① B.② C.③ D.④
(3)如果牛家村到张店的规划公路图上距离为2.5厘米,那么实地距离为__________千米。
(4)牛家村和张店海拔在_________米以下,所在地形类型为__________,位于小河边的是________,小河的大致流向是由________向_______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端着水盆把客人淋成“落汤鸡”,客人不怒反喜,因为这是我国某少数民族在节日祝福客人的方式,该民族是( )
A.傣族
B.蒙古族
C.回族
D.维吾尔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温度带划分示意图,回答问题。
(1)填出温度带名称:
A_______ 带;B_______带;C_______带;D_______带;E_______带;F_______区。
(2)D和C的分界线大致与冬季____℃的等温线一致,大致在_______—_______河一线。该线附近也是我国年降水量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还是干湿地区中的_______区和_______区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B.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热带
C.濒临三大洋,西与欧洲相连
D.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南美洲相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的29°N附近,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2】从图中可以看出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B.乙地年降水量较甲地丰富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D.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亚洲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B.亚洲的地势西高东低
C.亚洲有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
D.亚洲地表高低起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