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南亚河流分布图”和“南亚农作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南亚河流分布图”推测B地形区的地势特点为
A. 西高东低B. 东高西低
C. 东南高,西北低D. 东北高,西南低
【2】据“南亚农作物分布图”可知,有关南亚农作物叙述正确的是
A. 棉花分布在东北部地区B. 黄麻分布在印度河平原
C. 小麦分布在恒河三角洲D. 茶叶分布在德干高原上
【3】“南亚农作物分布图”中四城市,最适合发展棉纺织工业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东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A. 棉花B. 甘蔗C. 小麦D. 水稻
【2】该区域农作物熟制是( )
A. 一年三熟B. 两年三熟C. 一年两熟D. 一年一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A为( ),是世界最高峰。
A. 珠穆朗玛峰B. 勃朗峰C. 乞力马扎罗山D. 麦金利峰
【2】亚洲大陆沿北纬30°N由西向东,地势呈( )变化。
A. 低—高—低B. 高—低—高C. 东高西低D. 西高东低
【3】下列河流全部注入太平洋的一组是( )
A. 长江、黑龙江、叶尼塞河B. 鄂毕河、叶尼塞河、长江
C. 勒拿河、湄公河、恒河D. 黑龙江、湄公河、黄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亚洲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部分描述:亚洲和欧洲组成大陆的名称是_______,亚洲的东面是D________洋。
(2)B大洲是_______,亚洲与B大洲以________运河为界。
(3)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图中导致F和H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4)图中F、H两地,人口较稠密的是_______。
(5)E是世界最大的半岛__________。气候属于__________气候
(6)关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南北跨纬度大,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B.东西离海远近差异大,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C.河湖众多,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D.地形复杂并且起伏大,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亚洲中部雄踞着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许多大江大河都从那里发源,奔流入海。下面甲、乙两图分别为亚洲大陆沿30°N纬线和80°E经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 )
A.东部高,西部低 B.南部高,北部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中部低,四周高
【2】亚洲北部的河流主要注入 (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滨州)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滨州某校一地理兴趣小组搜集了下列部分图文资料,请你共同参与解答下列问题。
(1)确定左图中甲、丙两大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2)该兴趣小组所在区域位于左图中的________地区,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________一线以北。
(3)结合左图中信息和所学,写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4)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图信息,发现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的平原和盆地中。右图中A是________平原,C处主要发展的农业类型是________。
(6)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只有约87%。在《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粮食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你认为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是( )
A. 保护耕地,提高单产 B. 退耕还林
C. 储备进口粮 D. 围湖造田
(7)该兴趣小组成员暑假期间到右图中B处去游学,发现当地的米饭与我们北方人常吃的东北大米口感不一样。请你帮他们分析其中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四个大洲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亚马孙平原位于四个大洲中的
A. 甲B. 乙C. 丙D. 丁
【2】四个大洲中,有“高原大陆”之称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3】四个大洲中,有“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之称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4】四个大洲中,濒临太平洋的大洲有
A. 1 个B. 2 个C. 3 个D. 4 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于五大地形之一的平原,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B.海拔较高,地面平坦,边缘较陡
C.四周高,中间低,周围山岭环绕
D.海拔高,峰峦起伏,坡陡谷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