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0.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小麦,农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B.以重工业为主,是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
C.满族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D.该区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

分析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解答 解: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是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该地区铁路发达,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满族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东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小麦,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依据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概况,理解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为云南及周边区域和相关资料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与云南相邻的内陆国A是老挝.云南通往境外的公路B是昆曼公路.
(2)C为横断山区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横断山区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3)图中的东巴文字为云南的D少数民族创造的.
A.傣族  B.白族  C.彝族  D.纳西族
(4)保护滇池人人有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A.扩大湿地面积 B.排放工业污水 C.多使用洗涤剂 D.水源地丢垃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图中纵坐标1~5代表各种运输方式四项指标由优到劣的大体次序.在世界经济贸易中,下列物流流向及其所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
A.鲜花:从中国到日本选用①B.石油:从伊朗到日本选用②
C.小麦:从中国到美国选用④D.煤炭:从大同到秦皇岛选用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关于东北平原成为商品粮基地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C.人口密度比较低
D.开发历史比较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组织最不能体现“南南合作”的是(  )
A.东盟B.上海合作组织C.欧盟D.金砖五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读我国某地区民居图,判断关于这种民居所在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地传统戏曲是京剧B.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
C.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D.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多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
A.长城站B.中山站C.泰山站D.昆仑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主要地形类型为山地,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乙处宜发展林业.
(2)甲城镇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它位于最高峰的东北方向,若甲城镇海拔为80米,某日正午气温30℃,则此时最高峰的气温为27℃.
(3)为促进该地经济发展,当地规划了攀岩、激情漂流和徒步等旅游项目,图中字母表示的区域中,适合攀岩的是F地、徒步线路中最适宜修建玻璃栈道的是E段;A、B河段中适合漂流探险的是A河段,理由:A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河流流速快,更刺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侯历,2016年11月8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能反映季节变化.
材料二:

(1)甲图中虚线①和虚线②中,有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是经线.代表经线的序号是②.
(2)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9月23日左右,节气为秋分,太阳直射于赤道纬线上.此时镇江C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平分     D.昼长夜长
(3)“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冬至前后,我国东部地区受台风影响,多发洪涝灾害
B.秋分前后,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多,南方降雪量达最大
C.夏至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的最热时期
D.春分前后,镇江出现连续性降水,称为梅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