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5.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是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划分的.
(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区域名称:Ⅰ北方地区、Ⅱ南方地区、Ⅲ西北地区、Ⅳ青藏地区;Ⅰ和Ⅱ之间的界线大致沿着秦岭山脉和淮河.
(3)在我国四大理区域中,位于季风区内的是Ⅰ和Ⅱ;位于非季风区内的是Ⅲ和Ⅳ(全部填序号).
(4)Ⅰ和Ⅲ之间的界线大致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吻合;Ⅰ和Ⅱ之间的界线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和800mm等降水量线;Ⅱ和Ⅳ之间的界线是横断山脉;Ⅲ和Ⅳ之间的界线是昆仑山和祁连山.

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答 解:(1)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Ⅰ北方地区、Ⅱ南方地区、Ⅲ西北地区和Ⅳ青藏地区.秦岭与淮河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界线.由于气候的不高,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3)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由东北向西南大致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在我国四大理区域中,位于季风区内的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位于非季风区内的是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4))Ⅰ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吻合;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Ⅱ南方地区与Ⅰ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Ⅱ南方地区和Ⅳ青藏地区之间的界线是横断山脉;Ⅲ西北地区和Ⅳ青藏地区之间的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
故答案为:(1)地理位置;自然;人文;(2)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秦岭;淮;(3)Ⅰ;Ⅱ;Ⅲ;Ⅳ;(4)季风区;非季风区;一月份0℃;800mm;横断;昆仑山;祁连山.

点评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丙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植被茂密B.夏季低温C.干旱少雨D.河网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位于(  )
A.云贵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读图“巴西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处是世界最大的亚马孙平原,.A处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2)图中B地形区是巴西高原.
(3)图中C处是大西洋.
(4)图中①市是巴西首都巴西利亚,②市为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关于亚洲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
C.亚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D.亚洲的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
A.30°W,30°NB.170°E,30°SC.10°W,10°ND.175°E,1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读东南亚图(图1),回答问题.
 
(1)A所在的区域属于中南半岛.从该半岛山脉、河流的分布状况概括其地表形态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B岛所属国家是印度尼西亚,该国火山地震活动频繁.试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简要解释本地区火山地震多发的原因:地处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
(3)M处是世界著名的马六甲海峡,该海峡是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4)B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图2是两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能够反映该气候类型特点的是甲.
(5)东南亚各国普遍种植水稻,盛产优质稻米.试分析东南亚种植水稻的有利气候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自然地理状况,属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是(  )
①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②植被类型主要是常绿阔叶林 
③年降水量在800 毫米以下 
④河流数量少,含沙量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