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我国人均林地面积是
0.145
0.145
公顷.
分析: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解答:解: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与世界林地面积所占比重(27%左右)相比,我国林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小.2003年中国森林面积1.59亿公顷,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6.6%,人均林地面积是0.145公顷.
故答案为:0.145.
点评:目前我国对林地的管理与利用不尽合理,滥伐森林的问题仍然严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地形百分比表”和“中国与世界人均土地资源情况表”,回答问题.
              我国地形百分比表
地形 山地 高原 丘陵 盆地 平原
比例% 33 26 10 19 12
中国与世界人均土地资源情况表
类别 人均土地 人均耕地 人均林地 人均草地
中国(公顷) 0.96 0.10 0.12 0.23
世界平均(公顷) 3.30 0.37 0.90 0.76
(1)由表1看出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2)山地和平原地形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应是
林地
林地
耕地
耕地

(3)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世界平均值要
,因此,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特别是工业交通和城乡建设大量占用农田,人均耕地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初0.18公顷下降到20世纪末的0.1公顷.从1949年到1983年,我国共失去耕地近0.67亿公顷,与同时新垦的0.54亿公顷耕地相比,净减耕地0.13公顷.
精英家教网
(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土地资源总量
 
,人均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
 
、林地少,难利用土地
 
(多,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3)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4)土地是立国之本,为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土地管理法,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读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特别是工业交通和城乡建设大量占用农田,人均耕地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初0.18公顷下降到20世纪末的0.1公顷.从1949年到1983年,我国共失去耕地近0.67亿公顷,与同时新垦的0.54亿公顷耕地相比,净减耕地0.13公顷.

(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土地资源总量______,人均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______、林地少,难利用土地______(多,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3)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土地是立国之本,为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土地管理法,把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福建省期末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特别是工业交通和城乡建设大量占用农田,人均耕地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初0.18公顷下降到20世纪末的0.1公顷。从1949年到1983年,我国共失去耕地近0.67亿公顷,与同时新垦的0.54亿公顷耕地相比,净减耕地0.13公顷。
(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土地资源总量                  ,人均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               、林地少,难利用土地         (多,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
    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3)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4)土地是立国之本,为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土地管理法,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