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
材料二:在我国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人们发现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
材料三:为解决地狭人稠的矛盾,不少沿海城市采取了“下海”等措施扩展城市建设用地。
(1)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_______。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________。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材料二说明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说明____________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5)人们在非洲的赤道地区发现了大陆冰川遗迹,请你解释在热带地区发现古冰川遗迹的原因。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非洲同步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自2011年2月16日以来,利比亚爆发的骚乱及流血事件不断升级,其死亡人数之多、暴力程度之严重,已引发阿拉伯国家联盟和联合国安理会相继召开紧急会议,敦促立即结束暴行,并逐步解决民众的合法诉求,其中利比亚位于哪个大洲。
A. 欧洲 B. 非洲 C. 亚洲 D. 大洋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淄博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大部分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级阶梯,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和_______。
(2)甲图所示地区最主要的内流河是_______,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
(3)从中亚途经甲地区通往乙地区,有我国重要的资源运输通道,该通道运输的货物是_______,采用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请写出该运输通道沿线多发的地质灾害(不少于两种)。
(4)在工程建设中,严格规定施工范围,土石方全部回填,减少对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
(5)乙图所示地区已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的现代化服务业基地,其中广东的功能是_______业基地,香港的功能是_______业基地。
(6)分别说明两图所示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威海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王林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图10),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D.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威海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7·威海中考)地形剖面图可直观的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沿某一方向的高低起伏状况。读某国沿36°N 所绘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中所示信息可判断该国是( )
A. 俄罗斯 B. 澳大利亚 C. 美国 D. 巴西
2.下列关于该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以温带气候为主,降水主要来自于大西洋
B. 平原广,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
C.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
D. 河流多发源于西部山区,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同步练习题 题型:选择题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是( )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 ④板块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同步练习题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是( )
A. 南美洲与非洲轮廓的吻合性 B. 环太平洋沿岸多火山、地震
C. 南美洲与非洲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 海牛、鸵鸟在南美洲和非洲都有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读南北半球分布图,回答下题。
1.有关大洲、大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B. 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C. 大洋洲是面积最小的大洲 D. 印度洋全部位于南半球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m,有可能还在升高,这是哪两大板块相向运动所至:
A.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